齐国故都淄博掀“聊斋热” 蒲松龄故居焕新升级成“热门”
中新网淄博8月18日电 题:齐国故都淄博掀“聊斋热”蒲松龄故居焕新升级成“热门”
记者 赵晓
结伴旅行的大学生、相约出游的情侣、携老带幼的家庭团……眼下,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如潮涌入蒲松龄故里。这画面让人联想到300多年前,八方过客一头扎进“聊斋先生”蒲松龄的茶摊,滔滔不绝向他讲述奇闻轶事的盛况。不过这一次,人们是为了听“聊斋先生”的故事而来。
位于山东淄博的蒲家庄是中国清代文学家、“世界短篇小说之王”蒲松龄的家乡。为追忆和怀念一代文豪,政府部门1954年出资修复了蒲松龄故居,并于1980年将其扩建成蒲松龄纪念馆。
今年8月以来,聊斋文化火“出圈”,齐国故都淄博迎来“高光时刻”,蒲松龄纪念馆继而成为热门打卡地。记者近日探访该馆,刚走进蒲家庄,就在熙攘的车流中感受到当地火爆的人气。各地游客顶着高温炙烤慕名而来,在一座古朴的院落前有序排队,依次进入蒲松龄纪念馆参观。
“今年我们对馆内的蒲松龄故宅进行了重新修缮。8月4日刚开馆就迎来客流高峰,10多天累计接待观众近9万人次。”蒲松龄纪念馆讲解员赵作为告诉记者,他现在平均每天要为游客讲解六七场,工作量比以往至少增加一倍。看到很多蒲松龄的后世“知音”、《聊斋志异》爱好者满怀期待前来参观,他变得更有干劲。
“那里的神仙下九也么霄,俊脸儿好像芙芙子苗,美娇娇,一派风流在眉梢……”蒲松龄第十一世孙蒲章俊在院内唱起一曲婉转悠扬的聊斋俚曲《银纽丝》,勾起观众的好奇心。作为国家级非遗项目聊斋俚曲代表性传承人,年逾八旬的蒲章俊数十年如一日地推动聊斋俚曲的挖掘和传承工作。
最近聊斋文化受热捧,也让蒲章俊变得更加繁忙。“‘聊斋热’不是今天才有的。上世纪80年代,《倩女幽魂》等影视剧的热播也一度让蒲松龄纪念馆门庭若市。”蒲章俊说,过去读《聊斋志异》,大多数人是看热闹,但现在越来越多人开始学习其中蕴含的处世智慧和深刻哲理,这让作为蒲氏后人的他,感到很欣慰。
“40多年前,我在济南上大学时就来过蒲松龄故居,没有现在这么宽敞。如今面积扩大了,展陈也改造提升了。”说着一口东北话的金海鹏是个“历史迷”,这次在蒲松龄故居参观时,他惊喜地发现自己和蒲松龄都属龙,并且同月同日生,感觉很亲切。在他眼中,《聊斋志异》是一部针砭时弊的小说,书中一些隐喻对现实社会很有启示和教育意义。
“几百年来,《聊斋志异》拥有大量忠实粉丝,蒲松龄所塑造的奇异瑰丽的世界令无数人为之着迷。”蒲松龄纪念馆宣教文创科负责人孙丽莉介绍说,《聊斋志异》被翻译成20多种语言、100多种版本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是外文翻译语种最多、同时也是拥有外文版本最多的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之一。聊斋故事也被拍摄成各种影视、戏曲作品,如《画皮》《画壁》《聂小倩》等,受到大众喜爱。
“蒲松龄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他还关心政治,心怀天下苍生。聊斋文化中蕴含天下为公、民为邦本、讲信修睦等丰富的政德思想。”孙丽莉说,结合“文化两创”,纪念馆将“聊斋文化”与“政德教育”贯通融合,打造了聊斋文化政德教育主题展厅,即将对外开放。
在山东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文化和旅游研究中心主任王晨光看来,当下,蒲松龄故里迎来源源不断的客流,是其背后承载的人文历史文化引起了公众关注,当地应借机开发符合新时代市场需求的旅游产品和项目。“相对山东其他地方,聊斋故里淄博的旅游开发起步早,淄川区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早在上世纪90年代,蒲松龄故里蒲家村就建成了聊斋园,远近闻名。起步早是当地的优势,但旅游产品仍待升级。”
王晨光说,现阶段,沉浸式、体验式、数字化是中国文旅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聊斋文化博大精深,值得挖掘的资源非常多,淄博应趁热打铁,通过深度开发旅游产品、打造多元业态等做好“文化+”“旅游+”的文章,将一时“流量”转化为长久的“经济增量”。
孙丽莉透露,目前,纪念馆正在打造“聊斋”主题沉浸式体验展厅,推进馆内展陈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升级,精心选取了三个典型故事,将利用5G、3D、VR、超高清等数字技术进行画面呈现,使观众在沉浸式体验中感悟聊斋文化。
“虽然现在馆内游客络绎不绝,但我们的服务不断档、不降质。”孙丽莉表示,纪念馆开辟专向出口,增设线路指引牌,招募志愿者,安排专人值守,引导游客有序参观,并与公安、卫健等部门协同合作,做好应急预案,为观众提供饮水处、轮椅、药品等便利。“建议大家来馆之前做好攻略,提前预约,错峰出行。”(完)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美媒:无论美国多么努力,都将失败
- 2024年巴黎十三区春节彩妆游行举办 中国驻法国大使参加
- 吉林省将打好五个标志性“战役” 守护良好生态环境
- 首届京津冀晋生态旅游观鸟季启动 协同建设生物多样性之都
- 蛋雕技艺在大学课堂焕新生:小众非遗亦受“Z世代”追捧
- 北京首次发布外籍人员劳动合同示范文本
- 纵火、喷液体、扔石块:澳大利亚墨尔本爆发抗议,大规模警力出动
- 2024年中国县域经济百强县榜单发布 工业仍是强劲引擎
- (身边的变化)“中国超级产粮大县”秀科技:“慧”种地、扩粮仓
- TCL科技集团创始人李东生:使智能化技术成为企业转型升级最重要驱动力
- 大庆油田首季油气产量实现“双超”
- 冷空气将影响中国南方地区
- 柬中铁杆友谊堪称典范
- 解谜三星堆:他们去哪儿了
-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提示:年报不收费,切勿受骗上当
- 恶劣天气将全球咖啡价格推升至47年来最高水平
- 巴基斯坦外交部宣布召回驻伊朗大使
- 北京积极推动民生保障设施建设 答好民生实事“成绩单”
- 古特雷斯再吁停火 以色列反应强烈
- 华北和东北地区多雷阵雨天气
- 热门推荐
-
- 闲置铁路焕发新生 太铁推进铁路货运向现代物流转型
- “携琴访友 宿利群个展2023”于日本京都举办
- 两个人,一座小站,海拔3568米(守望)
- 似羊耳又如蒜瓣 云南龙陵首次记录大花羊耳蒜
- 春节假期无大范围雨雪冰冻天气 交通影响趋于减弱
- 火出圈的“乌梅汤” 无锡各大医院已上线
- (两会速递)惠民保如何可持续发展?全国政协委员吴凡:设立“调进调出”动态机制
- 北京海洋馆打造“非常部落狂欢季”
- 如何看待我国今年前10月财政收支情况?专家解读
- 年轻人找“存钱搭子”要防“托儿”
- 千里医心相连:山西援疆医护团队共筑边疆新生儿健康防线
- 中国人民银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印发《关于调整汽车贷款有关政策的通知》
- 太阳之子男声四重唱组合首开北京音乐会 唱响东莞新时代之声
- 北方地区仍多降雨天气 南方地区高温天气持续发力
- 菲仕兰在云南孟连开展关爱儿童捐赠行动
- 三亚不断丰富旅游消费场景 推动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
- 法国外长回应特朗普涉格陵兰岛言论:不要威胁欧盟“主权边界”
- 粤西“交通动脉”阳信高速新屋大桥首跨T梁架设完成
- 中美成立经济领域工作组
- (新春走基层)聚焦实体经济发展 山东各地复产复工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