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传播并举,让古籍走出“深闺”,成为文化自信的源头
“传承、传播,这两个‘传’,是古籍修复保护的两条‘腿’。我们古籍修复师的工作不再只是埋头修书。”6月5日下午,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中心文献保护修复部副主任王晨敏在徐汇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的一间会议室,录制徐汇区教育局与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主办的“光启讲堂”新一课,谈中华古籍装帧的演变。
近日,作为“古籍修复与装帧”培训授课教师,王晨敏刚为上海中等职业学校的图书馆管理员们上了一课;5月的“2023年上海学生职业体验日”,他的学员是参加职业体验的中小学生。在上纸、上墨、揭纸的一个个步骤中,孩子们亲身感受到了中华文明用纸墨留形的风采。
“80后”王晨敏2005年进入文献保护修复部工作,近20年时间里,身边同事从老师辈居多,到“80后”“90后”渐成主力。如今,文献保护修复部近30名工作人员中,不仅有古籍修复师,还有设计、策展等多方面人才。去年建成开放的上图东馆美术文献主题馆,成为古籍修复和碑刻传拓及拓片装裱这两项非遗技艺展示、传播和市民体验的窗口和阵地。
“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尤其是要提高文物研究阐释和展示传播水平。”上海图书馆馆长陈超说,“让古籍、文物真正活起来,成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名片,图书馆人、古籍工作者要更好地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修书懂书,传统技艺与现代教育结合
上海地区是古籍资源收藏重镇,“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就有上海图书馆、上海博物馆、复旦大学等七家,上海档案馆、方志办、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上海图书公司等纸质文物收藏也很丰富。
上海图书馆是全国古籍保护修复的龙头单位之一。79岁的上图专家赵嘉福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古籍修复师,在他的传授下,一代代“良工”接续着守护中华传统典籍的使命。他们中有上图历史文献中心文献保护修复部主任张品芳——新中国“第二代”、上图“第三代”古籍修复从业者;也有出生于1995年的王欣——目前团队中最年轻的修复师。
2013年6月,国家图书馆成立国家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并在湖北、重庆、上海等6个省、直辖市成立传习所。2014年11月,复旦大学成立全国首家“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并设国家古籍保护人才培训基地,年届古稀的赵嘉福担任特聘教授。2015年,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复旦大学传习所揭牌。
面向社会招生、重视“口传心授”的传习所,与大学本科、研究生教育结合,形成古籍修复人才培养的复合模式,让古籍修复领域传统的“师父带徒弟”有了与现代教育结合发展的新的实践可能。
复旦大学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杨光辉说,古籍保护是一项长远的工程,涉及人文、科技、非遗、审美等诸多领域。“在学校打基础,要真正上手、独立‘上路’,可能要五年、十年,甚至更长时间。”本科学财务,因为对古籍修复的兴趣“改行”的王欣说。
“现在不仅有图书馆、博物馆专业的学生来学古籍修复,还有古汉语、外语专业的,甚至有化学、生物等专业的。”赵嘉福解释,以前看纸张、鉴定版本,单凭肉眼、手感,现在有了现代化仪器、高科技的助力,“学古籍修复,同样要知晓古籍编目是怎么回事,能懂石刻、碑拓、书法技艺更好。”他回忆,“上图从顾廷龙馆长时代起,从来就不是单纯培养技术的。最基本的要求是能句读,版本要能搞清楚。”
王欣是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2019届硕士毕业生,上图的“第四代”古籍修复师。如果按赵嘉福授业来说,她与“60后”张品芳似乎也能算“平辈”。模糊的“第几代”背后,足见古籍修复人才培养模式的变化。“希望培养不光会古籍修复,也懂书的人才。”杨光辉说。
汲古慧今,让中华优秀古籍“活”起来
“作为公共文化机构,我们不仅要把祖先留下来的东西保护、保存好,还要让它们为社会所用。只有服务读者,才能体现这些传统文化物质载体的价值。”上海市图书馆学会理事长周德明说。
古籍修复不只是为古籍“续命”,大家还有一个心愿——不让古籍在库房里“冷掉”。2005年起,上海图书馆以“揭示馆藏精品,弘扬中华文化,服务社会大众”的理念,在国内图书馆界开创馆藏文献年度精品展服务,以每年一个主题的形式将馆藏历史文献进行公益性展示。仅最近五年,观众就能数出“缥缃流彩:中国古代书籍装潢艺术”“墨彩斑斓 石鼓齐鸣:石鼓文善本新春大展”“”等多个“爆款”。上图古籍修复团队承担大展作品修复及装裱工作。目前,团队正为下半年要举办的“大汉雄风:上海图书馆藏汉碑善本展”忙碌,这将是国内外首个以汉碑善本为专题的展览。
在上图东馆美术文献主题馆,眼下正在举办的新展“游目骋怀——北宋书家的人文之旅”以宋四家的碑帖为基础,为读者开启跨越时空的北宋山水行旅。王晨敏介绍,美术文献主题馆开放以来,传统技艺体验很受欢迎,尤其是“拓古传新——碑帖传拓非遗体验”活动名额总被一抢而空。
上海图书馆与万代南梦宫(中国)合作的“非遗技艺体验课”系列公益活动已连续三年举办,去年走进苏州图书馆,联动长三角,以寓教于乐的形式向大众传播传统文化。
亲手制作一本线装书后,西南位育中学初一学生姜懿宸体会到“跨过困难、枯燥之后的甜”。就读于上外附中的于漪湉写道,“这一拆一装、一刻一拓的手艺下,并非暗藏什么玄机,而是一代代古籍修复技艺传承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热爱和坚守。”
“身处互联网时代,我们要积极探寻传统文化传播的新路径、新方式。”陈超介绍,“图书馆员做了一个小尝试,在网上开一个平台,让古籍研究的专家、馆员说善本、讲碑帖、说稿本、讲家谱。”在年轻人聚集的B站,这档名为“观止讲堂”的节目已更新328期,播放量最多的“仲威讲碑帖”今年作为“观止丛书”第一种出版。讲座视频与图书联动,进一步推动古籍普及化和大众化,向大众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
“汲古慧今”,让书写在故纸堆里的文字“活”起来,让中华优秀古籍成为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播载体和文化自信的源头,“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探索还将持续。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施晨露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北京顺义着力构建开放新平台 打造首都对外开放桥头堡
- 证监会:公募基金成A股第一大专业机构投资者 持股占比7.3%
- 中央气象台:黄淮地区及四川盆地等地仍有强降雨
- 财经观察:政策持续发力 “双新”需求逐步释放
- 湖南沅陵五强溪镇山洪已致5人死亡
- 被静电支配的恐惧又来了 全国静电指数地图看哪里将变身人形磁铁
- 福州永泰一消防车救援途中被洪水冲走 5人获救4人仍在搜救中
- 青海“黄河菜篮”果蔬香 现代农业设施“智慧种菜”
- 12月1日起全面开通!事关长沙住房公积金提取,最新发布
- 行业数据显示2024年英国新车注册量上升
- “越桂蓉欧快线”班列首发 拓展东盟对外贸易通道
- 减重药冲击医疗圈 器械设备厂商评估潜在影响
- 中国代表:推动巴以尽快停火,防止发生更严重人道灾难
- 西宁曹家堡国际机场境外来宾支付服务中心建成运营
- 今年春运预计中国铁路发送旅客4.8亿人次
- 索马里首都一市场爆炸致十余人死亡
- “鬼探头”“飙车炸街”该咋治?各地出招
- 捷克一大学发生枪击致十多人死亡 政府宣布全国哀悼日
- 雪豹现身新疆雪后山区 身姿矫健步伐沉稳
- 种地要先交钱?内蒙古开鲁县:镇党委副书记被免职
- 热门推荐
-
- 2024年绥芬河中俄跨境自驾游首发团启程
- 澳大利亚东海岸各机场航班连续三天大面积延误
- 美国前官员:持续援乌让美军火商漫天要价 美国防部任由其“敲竹杠”
- 在乡村博物馆遇见诗和远方
- 近年来西藏公安机关共抓获网上逃犯601名
- 欧盟同意逐步取消针对自中国出发旅客的疫情限制措施
- 2024年甘肃地区生产总值逾1.3万亿元
- 涉案发票总额354亿 杭州警方破获特大虚开增值税发票案
- 今日春分:春色正醉人 春耕正当时
- 浙江兰溪:古街小巷人气旺 新业态火热出圈
- 杭州拟优化小客车调控政策 放宽“久摇不中”条件
- 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7.5%
- 精准扶贫首倡地湖南花垣“锰三角”变“绿三角”
- 天津博物馆“珠光宝气”醉游人
- 推动高质量发展·权威发布|陕西:十年来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4%
- 因森林火灾和干旱 厄瓜多尔进入全国紧急状态
- 上半年中国国内并购交易活跃 民企并购信心向好
- 新疆奇台县璀璨焰火闹元宵
- 2023世界计算大会在长沙开幕
- 瑞典议会批准该国加入北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