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小知识:为何要悬挂艾草、佩香囊?
中新网北京6月22日电(记者 上官云)又是一年端午节。避瘟保健、追念先贤……围绕着这些节日主题,民间逐渐形成了吃粽子、佩香囊等丰富多彩的习俗。
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程鹏表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五方五行的五种颜色“青、红、白、黑、黄”被视为吉祥色。端午节时孩子们会系上五色丝线,寓意“驱邪”。
端午节还有以雄黄涂抹小儿额头的习俗。典型的方法是用雄黄酒在小儿额头画“王”字,一借雄黄以驱毒,二借猛虎以镇邪。
除了吃粽子,端午节还有哪些有趣的习俗?
何谓“端午”?
端午节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端午”的“端”字本义为“正”,“午”为“中”。仲夏午月午日,苍龙七宿飞升于正南中央,处在全年最“中正”之位,故谓之“端午”。
古人以天干地支来作为载体,纪元通用天干地支。端午原为干支历的午月午日,正月建寅,第五个月即为午月,午月午日谓之重午。
此外,端有“初”的意思,午(五)月的第一个午日,即“端午”。晋人周处在《风土记》中记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端,始也,谓五月初五日也。”
它是咋来的?
端午节的起源与上古时期的天象、历法及信仰祭祀文化有关,夏季时令的“祛病防疫”、“避灾禳祸”观念催生了一系列养生保健习俗。
南方地区对水神、龙图腾的祭祀,产生了龙舟竞渡、饭食投江等习俗。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附会了纪念屈原、伍子胥、曹娥等历史人物的内容。
后来,纪念屈原之说,成为影响最广最深的说法。慢慢地,人们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为啥又叫龙舟节?
端午节也有很多别名,这主要是命名方式不同导致的。如重午节、端阳节的名称主要是根据干支纪元而来;龙舟节、浴兰节、菖蒲节、艾节等则是根据端午的相关习俗来命名。
程鹏说,其实很多名称都是地域性的,传播范围较小,没有太高的“知名度”,如“当五汛”。
古代民间为何“躲端午”?
在古人的认知中,由于端午时暑毒盛行,蛇虫出没,人们容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所以五月五日是“恶月、恶日”。
由此,民间形成了一系列特色习俗,如“躲端午”等。还有一些禁忌,如不宜盖屋,“五月盖屋,令人头秃”(《风俗通义》佚文);不宜生子,即“不举五月子”。
什么是“端午三友”?
有说法称,艾草、菖蒲和蒜被称为“端午三友”,其主要就是用来驱邪祛病。
等到端午节来临,人们一般把艾草和菖蒲插在门上,《荆楚岁时记》记载:“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
艾作为重要的药用植物,有着特殊的香味,可以驱病、防蚊、辟邪。此时正值艾草生长旺期,功效最好,因此人们会争相采摘悬挂艾草。
趣味习俗有哪些?
聊起端午节,人们总会想到龙舟竞渡这一习俗。
程鹏介绍,在中国北方地区,由于缺少江河,所以很少有端午龙舟竞渡的习俗,但会在端午这天射柳和打马球,这主要来源于北方游牧民族的竞技遗俗。
在南方有些地区,端午节时还有放纸鸢的习俗。
此时为何有采药的习俗?
古代民间认为,端午时节阳气旺盛,是各种草药生长最为茂盛、药性最强之时,此时草药茎叶成熟、药性好,所以采的草药最为灵验、有效。
此项习俗来源久远,在汉代时已影响广泛。《岁时广记》卷二十二“采杂药”引《荆楚岁时记》佚文:“五月五日,竞采杂药,可治百病。”
端午节要佩戴哪些饰物?
端午节时主要有佩戴香囊、五色丝线、佩豆娘、挂“鸭蛋络子”等习俗。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五方五行的五种颜色“青、红、白、黑、黄”被视为吉祥色。端午节时,孩子们要在手腕、脚腕系上五色丝线以驱邪。后来还发展出长命缕、长命锁等饰物。
端午吃什么?
在端午节的各种美食里,粽子无疑占据了“C位”,它的历史相当悠久,古时又叫角黍。
江浙一带有端午节吃“五黄”的习俗。五黄,一般是指黄鱼、黄瓜、黄鳝、鸭蛋黄、黄酒。个别地方可能稍有差别,会用其他食物如黄豆代替其中某一项。
此外,福建晋江地区,端午节家家户户要吃“煎堆”。
为何要贴“五毒图”?
夏天天气炎热,民间认为五月是五毒(蝎、蛇、蜈蚣、壁虎、蟾蜍)出没之时,要用各种方法以预防“五毒”之害。
一般在屋中贴五毒图,以红纸印画五种毒物,再用五根针刺于其上,寓意使之不能横行。民间又在衣饰上绣制五毒,在饼上缀五毒图案,均含驱除之意。(完)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专家提示警惕中晚期早产儿神经发育风险
- 市场监管总局曝光2023年“神医”“神药”广告违法典型案例
- “东北雨姐”所售粉条厂家被停产停业 共罚没671.76万元
- 证监会:支持上海金融仲裁院在科创板开展仲裁试点
- 文化中国向世界展现多彩魅力(观象台)
- 苏州市2023年GDP达2.46万亿元 同比增长4.6%
- 2023年香港大学生暑期安徽实习活动启动
- 业绩继续领跑行业,徐工机械年度分红拟提升20%
- 年轻人“整顿婚礼”是在表达什么?
- 外媒:也门胡塞武装称袭击美军“亚伯拉罕·林肯”号航母
- 中秋假期第二天 短途自驾出行车流增多
- 15国50位外籍人士获颁2023年上海市“白玉兰纪念奖”
- 期末考、招聘考号称花钱能得高分,助考乱象如何整治?
- 乘风破浪加快迈向海洋强省
- 欧盟决定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反补贴税 中国接下来该如何应对?专家解读
- 青海“净域·2023”行动整治违规收费 清退多收价款千万元
- 北京地铁2号线东四十条站自2月28日起恢复运营
- 长三角多地启动防台风III级应急响应
- 中国石化总经理赵东:加快推进“一带一路”油气开发绿色转型
- 诠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的“关键词”——外媒点赞中国式现代化
- 热门推荐
-
- 浙江文化观察:“江南长城”台州府城墙有什么奥秘?
-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下调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的通知
- 歌声诉说中国故事 中加共话两国友谊长盛不衰
- 春节后公募产品业绩回升 31只基金收益超10%
- 大连周水子机场海关查获加热卷烟和电子烟弹共174条
- 神州数码董事长郭为:中国企业数字化认知已与世界同频
- 广州专家:心血管病患者若新冠阳性,切勿随意停药
- “中国辣椒之乡”云南丘北辣椒“火辣”海外市场
- 暴雨黄色预警继续发布:四川河南湖北等地部分地区有大暴雨
- 广西边检查获6000件手机配件及一批境外电话卡
- 悬疑搭配都市情感 女性成长题材讲出新花样
- 北京市疾控中心:流感持续攀升 多种病原体共同流行
- 西藏首家“事转企”单位挂牌
- 《巧工匠心——华侨博物院藏雕刻精品展》在桂林开展
- 水利部公布第一批通过水利部标准化管理评价的大中型灌区、灌排泵站名单
- 特朗普因名誉诽谤女作家被裁定支付巨额赔偿金
- 新疆独库公路:每年吸引数百万游客自驾的“网红公路”
- 海内外专家齐聚辽宁共话文化遗产传承
- 中暑能否用藿香正气丸?先学会分辨阳暑和阴暑
- 年货集市开上春运列车,回家路上就可买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