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京胡一生愿 守住中华文化的本真情怀
天津京剧院国家一级琴师李河遵。 受访者供图
中新网天津5月24日电 题:一把京胡一生愿 守住中华文化的本真情怀
作者:张少宣 王在御
五月的天津,气温陡然上升。和李河遵约在练功房内采访,他正在给一位外地来访的学员做示范指导。他说,自己还正在准备即将开始的京胡进社区科普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并爱上中国传统文化是他一生的心愿。
一把京胡,满室琴声,屋内是汗流浃背的人。眼前是胡琴散发出古老的魅力,让人欲罢不能。耳边,则是一位京胡琴师对于职业心生敬畏所拉弹出的余音绕梁。
李河遵,天津京剧院国家一级琴师。1978年出生于天津一个“文化之家”。母亲是本地的文化宣传干事,他说在自己的记忆维度里,最初接触到的声音就充满着对中国古典京剧作品的印迹。
耳濡目染 成就一生所爱
“当我还在咿呀学语时,母亲就常在耳边哼唱。童年的记忆中所有的温馨都是在母亲怀抱中听到的清唱。她对于京剧艺术的理解,深情而又炙热。母亲从小就告诉我,京剧并不仅仅是一种中华文明的艺术形态,更是一份本真情操。每一场表演都是经历的过程,是向世人传唱一份东方美学艺术。”
在李河遵看来,京剧艺术有着东方文明的靓丽,也让中国人的表达有着精神引领。李河遵的练功房内,他以纯熟的演练,让学员切身体会着戏腔在作品表现中的温婉悠扬。以琴相辅,带动着学员醇熟的唱腔。
“京剧的表达最是一份虔诚。既然上天赐予我不错的天赋,父母、老师的悉心栽培,又为我创造了作为琴师的成长环境,我的人生使命就是为了通过传播中华文明去感染众人。”李河遵就像是一位记录者,在用他手中的胡琴白描着自己的职业见解,不华丽,很实在。
“身为琴师,生活中我会安静地思考作品,沉静地审视自我,品味世间百态,这些审美习惯的启蒙都源于小时候在母亲的指导下学习过小提琴。小提琴最要求音准,这也为我今后的京胡之路打下了基础。”
李河遵习承京剧大师程砚秋,4岁拉琴,9岁考入天津艺术学校,先后师从董生、郑柏林、余学森、唐在忻等艺术大家,登台之初就深受戏迷观众的喜爱。毕业之初,在留校任教与登台演奏的选择中,他选择登台演奏,这个人生经历中第一个重要选择,也奠定了他国家一级演奏师的成就之路。
传承文化 是以恒者功成而不居
在李河遵的琴师生涯中,他走遍中国,出访世界各地,协助节目及院团获得全国奖项。CCTV第五届全国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金奖、第七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主角奖”、全国优秀青年演员折子戏展演一等奖、第26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第六届中国京剧艺术节获得一等奖,以及文华奖最佳表演奖中都有着李河遵的身影。
“我的职业是演绎人生,我的价值是传达。在我的演奏里,传达着东方感情的深邃与含蓄,希望传递给人们一种精神理想的追求。我给自己的定义只是一名传统文化的传承者。”
李河遵对于艺术价值的认识是从容的,他与国家一级演员程派青衣吕洋合作,多次夺得梅花奖。作为琴师,他说聚光灯后依然别有风光。
“在登台多年之后,我决定要作为一名教育者,去传播我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我做过很多公开课和演讲,一是渴望寻得热爱这门艺术的学员,继承我对于京剧艺术的理解,让他们可以奔向更为辽阔的东方美学舞台。二是希望戏曲不是脱离社会认知的艺术,这些年我一直在思考,戏曲表演如何走近大众审美,又不放弃本来真源,这条路我会一直走下去。”
从2017年开始,李河遵自发组织京胡进校园、京胡进社区等活动。从3岁的孩童,到80岁的老人,从幼儿园、小学、大学再到社区,每次活动中大家都会被京胡那辗转悱恻的情绪表达所感染。至今,李河遵的公益演讲已经超过七十场,而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地攀升。
没有酬劳,一站就是2至3个小时,不光讲,还手把手让大家体验京胡,让老祖宗留下的艺术瑰宝可听可看可触摸。李河遵在几百人的校园礼堂中做过分享,也在小平房里传播过国粹精神,他说想把京剧和京胡艺术让更多人喜欢,让更多人爱上它,让更多人走进剧场欣赏到中国的国粹。
“在票友们心中,京剧是一种东方文明的文化精神归属。放眼国际,华人对京剧更有着最本真的需求。所以,像我这样的琴师被认可,是这项艺术赋予我的,我更要把它传播出去。作为中国人,当为台下观众演奏时,融入的是我对中国文化情怀的理解,我们要让全世界更清晰地理解中国人的智慧与深情。”
当采访结束时,李河遵也开始收拾自己的“家伙事”,准备为接下来的社区行做准备。他说自己要做的就是坚持,是持之以恒,是乐此不疲。“我喜欢这样一句话: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李河遵说道。(完)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北京公交集团将开通10条清明扫墓专线
- 为天然气保供增“底气” 莆田边检站保障“低碳能源”高效通关
- 文化中国行·长江之歌丨千年窑火瓷韵新
- 工地班长与大学生“身份互换”啥感觉
- 校企携手成立实验室 打造厦门低空经济发展“新引擎”
- 税收征管数字化高级别国际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 浙江:以县域“微循环”助力经济发展“大循环”
- 巴西国家石油公司降低汽油柴油价格
- “北京中轴线” 你不知道的还有这些
- 人这一辈子,一定要去一趟万州!
- 中国驻南非大使出席中国首批援南电力设备交接仪式
- 四川省气象台发布暴雨蓝色预警
- 户外灯光太亮或增患糖尿病风险
- 最新研究:美国黄石公园火山活动可能向东北方向转移
- 湖南提升地震监测预警和应急响应能力
- 守好“钱袋子”!过年期间,当心这些诈骗新套路
- 市场监管总局:前三季度我国新设外商投资企业稳步向好
- 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
- 内蒙古乌审旗在西安“发”萨拉乌苏文化等五张名片
- 【中国那些事儿】外国学者:珍视中华文明瑰宝 共话文化传承发展
- 热门推荐
-
- 多家央企参与品牌师能力认证培训 助力“品牌人才培育工程”实施
- 国家统计局: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5%
- 西延高铁高哨隧道顺利贯通
- 晚婚潮、单身潮?这是个让全世界挠头的课题
- “吃”下了三千年的文化 殷墟博物馆“甲骨文面条”火爆
- 古老中医邂逅现代艺术 传统文化上海绽放别样青春
- 从第一辆桑塔纳起步 上海汽车工业走过四十年“繁花”
- 俄乌局势进展:乌总统与北约秘书长通话 俄乌互指对方计划破坏扎波罗热核电站
- 2022北京文艺论坛召开 推动打造“大戏看北京”文化名片
- 北京国际设计周“邂逅”创意 老航天园区焕发新动力
- 2024年鄱阳湖国际观鸟大赛圆满收官
- 昨夜至今北京出现雨雪天气,算得上今冬初雪吗?
- 浙江办国际人文交流年度盛典 新添10个世界看浙江“窗口”
- 6月末中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2224亿美元
- 史无前例的技术挑战!福岛核电站要大规模取出这类碎片
- 商务部回应“中方将取消对澳葡萄酒反倾销税”传言
- 当良渚古城遇见雅典卫城 中希文明对话将于杭州举行
- 新春旅游市场火热 文旅融合“点燃”消费新活力
- 广西多地仍有暴雨到大暴雨 应急响应持续生效
- 河南将打造郑州至欧洲、东南亚更多城市的“空中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