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大华:“大一统”何以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追求?
中国史五千年,大一统始终是“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义”。深入挖掘“大一统”思想内涵对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十分必要。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郑大华近日接受“道中华”专访,就相关问题进行解读。
记者:“大一统”作为中国政治文明的核心思想之一,经历了怎样的演变发展历程?其内涵特质是什么?
郑大华:“大一统”是优秀的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理念,早在先秦时期已经出现。商周时期,“大一统”思想渐趋清晰,《诗经》中已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表达。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但均赞成“大一统”,孔子修订的《春秋》即包含了这一点。“大一统”思想最明确的表述则出自《春秋·公羊传》中“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的记载。
秦汉时期,国家统一,“大一统”思想从政治理念转化到政治实践,内涵日益丰富且影响深化。秦始皇废分封而行郡县,实行“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的政策。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此后,“大一统”思想继续发展,如朱熹的“正统观”、王守仁的“万物一体”“天下一家”等思想。近代思想家批判地继承了“大一统”思想,提出了各具特色的国家统一思想与中华民族观念。
记者:在中国历史中,“大一统”思想是怎样发挥作用的?怎样评价“大一统”思想在中国近代史上的价值?
郑大华:纵观中国历史,历代王朝均以建立、维护和巩固“大一统”的国家为终极目的。秦汉终结春秋战国的分裂局面,三国两晋南北朝后是隋唐一统,五代后是宋元明清的一统,统一无疑是历史主流。历史上,少数民族对中国统一贡献巨大,如元的行省制直到现在依旧沿袭,清则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疆域基础。
中国历史上之所以分久必合、走向统一是因为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的各个民族都认同统一、维护统一。统一符合中国所有民族的根本利益,统一人民才能安居乐业,过上稳定的生活,生产力才能得到发展,社会才能进步,各民族也才能在相互交往交流交融中得到共同发展。
基于“大一统”思想,近代思想家和政治家同样都推崇中国统一。1902年,梁启超率先提出和使用了“中华民族”这一观念。
民国甫立,孙中山即在1912年元旦发布的《临时大总统宣言书》中提出:“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对于各省为联合,蒙古、西藏意亦同此,行动既一,决无歧趋,枢机成于中央,斯经纬周于四至,是曰领土之统一”,明确宣示了保持疆域一统、民族一统的愿望。
记者:中国可以保持两千多年的“大一统”,而欧洲历史则是国家众多,民族纷争不断,以致最终酿成两次世界大战,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迥异的情况?
郑大华:几乎与秦汉同时,横跨欧亚非三洲的罗马帝国出现。然秦汉之后,中国“大一统”的局面得以延续和发展,而罗马帝国之后,欧洲却邦国林立、纷乱不已。
究其原因,在制度上,秦汉帝国的统一政策在后世继续完善并发展;与中国相反,罗马帝国实行地方自治,中世纪的欧洲又实行封建制,由此造成了欧洲众多的国家和民族。
其次,在民族关系上,“华夷一家”是中国各民族的共同追求,强调的是文化认同;与中国不同,欧洲民族区分强调的是血缘而非文化,民族界线泾渭分明。
再次,在思想上,中国历代王朝推崇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里的“平天下”不是打天下,而是用思想文化来教化天下,使人明德尚礼;而中世纪欧洲所信仰的天主教具有强烈的排他性,加上西方文化崇尚武力(从其崇尚骑士可见一斑),二者相合遂酿成多次“十字军东征”。
总之,有无“大一统”思想及其实践,是导致中西历史不同走向的重要原因之一。
记者:中国人民一直都热爱和平,当今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我们怎么发挥“大一统”思想资源和历史传统的价值?
郑大华:一方面,崇尚“大一统”就是崇尚和谐与协作,因此要充分利用“大一统”中内含的“同气连枝”“民胞物与”等丰富思想资源,充分肯定人类文明的多样性,相互尊重、彼此借鉴、和谐共存、求同存异,用共同利益的全局观代替利益分割的本位观,用惠及后世的可持续发展观代替竭泽而渔的功利化发展观,用协同互动的全球治理观代替保守封闭的地域治理观,推动人类文明实现创造性发展。
另一方面,“大一统”还意味着以一统之,“总持其本,以统万物”。所谓“事在四方,要在中央”,越是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我们越是要坚定中国的主流价值追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历史地承担起国家“一统”的使命,完成国家统一,推动社会进步、文化繁荣。
受访者简介:
郑大华,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湖南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人民政府参事,中华民族团结进步协会专家委员会主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长期从事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研究,出版著作多种,先后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文库》《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库》等。
监制 | 杨新华
统筹 | 刘佳 康坤全
采写 | 郭晖 吕飞跃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我学者实现对多种呼吸道病毒精准检测
- “春之声 两岸情”在川台胞音乐会11日在成都举办
- 强雷阵雨来袭 英国发布黄色预警
- 日本报告:电源系统异常导致H3火箭首次发射中止
- “汉字中国——方正之间的中华文明”特展在蓉启幕 展现汉字千年演进历程
- 【人民城市·温情中国】山西太原社区食堂 小餐桌服务大民生
- 中国最大铁路口岸一季度进出口运量首次突破500万吨
- 广西贺州发挥旅游联农带农效应 让瑶山开出“幸福之花”
- 十年磨一剑的贵南高铁“线路诊疗师”
- “革命老区”湖南弼时乡村蝶变绘新景
- 中方呼吁国际社会为俄乌恢复直接对话谈判创造条件
- 巴基斯坦旁遮普省发生一起车祸 致9人死亡
- 爱康AI未来之夜即将高能登陆,满足你对晚会的所有期待
- 2024中法人口老龄化国际会议在苏州举行
- 上海遇雷电暴雨局地冰雹 气象部门指冷暖强对流所致
- “‘桥’见海河,邂逅浪漫” 天津举办桥边音乐汇系列活动
- 成都天府国际机场首次开通国际通程航班业务
- 东航在白云机场开通国内转国际“联程值机、行李直挂”业务
- 全国中医院院长齐聚广西 探讨民族医药特色发展
- 华北黄淮等地有雾霾 新疆北部辽宁吉林有明显降雪
- 热门推荐
-
- 中国与东盟国家跨境电力贸易累计近700亿千瓦时
- (乡村行·看振兴)特色种植助振兴 太行山中小城胡萝卜铺就致富路
- 经典胶片电影《红色恋人》复映 时隔25年主创团队重聚
- 重庆万州:防汛救灾,他们冲锋在前
- (新春见闻)壮乡美食传千年 一封沙糕解乡愁
- 两岸青年推动天文学科普与交流
- 中国国家博物馆携手大有数字资源有限责任公司开启全面战略合作
- 美药管局批准首款延缓1型糖尿病病程新药
- 涉嫌欺诈和洗钱 乌富商、泽连斯基“前金主”被捕
- 以岭药业回应“连花清瘟研发过程只有15天”:与事实不符
- 以军宣布对“费城走廊”取得作战控制
- 吉林洮南首届杏花节开幕 游人尽享花海魅力
- 俄乌局势进展:北约称对俄核部署保持警惕 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或访俄
- 俄代表团随行记者遭美拒签 俄痛批:美又一次无视国际法
- 文脉赓续 生生不息
- 安徽黄山深耕“气象+旅游” 为文旅经济赋能添彩
- 架起沟通桥梁,616客户节拉近了国寿寿险与客户之间的距离
- 最新研究:每天至少走4000步可显著降低死亡风险
- 今年来江西审批建设项目环评1402个 涉及总投资3441亿元
- 备药不必盯着“网红药”也需谨防重复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