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与汉服的适配度为何如此之高?
图为西安铁路青年的汉服集体婚礼。 张远 摄
中新网西安5月6日电(崔景靓 张远)这个春天,西安的“汉服自由”在网络上很是火爆。各大社交媒体上,来自天南海北的年轻人纷纷晒出西安的旅游经历,分享打卡景点、汉服租赁。“造型约拍哪家好”“汉服打卡景点去哪里”等话题的搜索量居高不下。
在西安,近年来年轻人日常穿汉服外出早已司空见惯,搭乘公交地铁、逛街串巷,“汉服通勤”完全不避讳旁人目光。而在大唐不夜城、青龙寺、华清宫、城墙等景点,更是举目四望皆为“同袍”,衣袂飘飘的汉服搭配古香古色的建筑,相得益彰。汉服的绮丽风韵在这里随处可见,仿佛穿越了千年时光。
这种沉浸式的出行和旅游体验,让西安的文旅产业得以深度融合发展。相应的汉服妆面、跟拍等配套服务也随之兴起,汉服体验馆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汉服造型师”这个新职业也在西安崭露头角。
有网友直言:“西安与汉服文化的适配度也太高了”“穿汉服游西安”才是旅游的正确打开方式。
西安与汉服的适配度为何如此之高?
首先,当前汉服风潮在年轻群体的兴起,其背后不仅源自于汉服本身的古风古韵让人沉醉,背后更多的是年轻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推崇和热爱,体现了青年的文化自信。西安历史古迹众多,成为汉服打卡拍照的绝佳取景地。城墙、碑林、钟鼓楼等古建筑自带历史“滤镜”,拍照时氛围感十足,“出片率”极高。
“西安是穿汉服最不尴尬的城市”已经成为网友们的共识,诸多景区丰富了大众的选择,且热度居高不下。官方数据显示,仅“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一处,自开业以来日均游客接待量达7000人次。
“我认为现在的年轻人更加尊崇文化自信,学习、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才是‘文旅演艺IP’的本质,也是受到游客欢迎的深层次原因。”西安曲江文旅股份演艺管理中心总经理苏卉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西安撷取历史文化元素,通过技术和创意展现给海内外游客,这种方式也是对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其次,西安高校林立,各类汉服社数量较多且成立较早,“汉服自由”在学校中有较为深厚的人才基础。早在2007年,一群青年人举办了“丁亥年中国长安汉服成人礼”,这是西安较早的正式汉服活动之一。每逢上巳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不少高校都会举办相关汉服活动。此外,西安的不少中小学也将汉服引入到教育中,入泮礼、开蒙礼等让孩子们切身感受了传统文化。今年,西安多所高校在运动会上都组织了汉服方阵,“西北大学上演簪花仕女图”“西京学院汉服方阵”等表演在社交媒体上频频出圈。
第三,“汉服自由”离不开西安官方的大力支持。除当地文旅部门牵头组织的汉服活动外,不少景区都推出了如“穿汉服免门票”等活动,此举在为景区“引流”的同时,也助推“汉服自由”成为西安文旅发展的一大IP。同时,随着文旅市场消费需求日益多元,当地聚焦文艺范儿、沉浸式的文旅项目创新,也在加快构建主客共享的汉服文旅消费新场景。
“不倒翁小姐姐”冯佳晨曾被聘为“陕西文旅推荐大使”,新晋文旅“顶流”的“盛唐密盒”演员王泽、陈安则于近日被聘为“西安文明旅游推广大使”。旅游过程中文化附加值对游客的吸引力,也在潜移默化地推广着汉服文化,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来西安体验。
不仅如此,西安还将婚姻登记、消防安全科普等活动与汉服结合。如西安市未央区民政局设立了西安首家汉文化沉浸式婚姻颁证大厅,厅内装饰着汉韵元素营造浪漫氛围。此举在公众心中无一不代表着官方对“汉服自由”的认可,使得“汉服自由”在西安更接地气。
第四,汉服的流行,离不开汉服产业的繁荣发展。据艾媒咨询统计,2021年中国拥有汉服实体店/体验店数量前十名的地区中,西安以319家店铺数名列第一。据企查查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7月底,中国汉服相关企业3497家,西安汉服企业数量以175家首次冲向榜首。
然而,西安“汉服自由”的背后仍存在一些问题引人深思。
当下的西安汉服市场依然局限于文旅衍生体验项目,盈利方式比较单一。国内较为知名的汉服品牌集中于成都、杭州、广州等南方城市,西安仍缺乏具有影响力的原创品牌。在社交媒体上,时常能发现网友对西安汉服质量不佳的“吐槽”。一些汉服店铺注重眼前利益,急于赚文旅产业带来的“热钱”,忽视了汉服的质量和原创性,一定程度上扰乱了市场秩序,也影响了西安汉服文化的口碑。
值得注意的是,大众对汉服的认知仍较为浅层地停留在“好看”,对其文化内涵挖掘不足。不仅在西安,放眼全国,很多店铺对于所售服饰究竟是否能被划归为“汉服”并不在意,一些今人臆造的“演出服”也被当作汉服,堂而皇之地摆在店内供人挑选,使最终呈现出的造型不伦不类。
西安因汉服获得“流量”,但是否能将汉服转化为“留量”,真正实现汉服的价值,离不开多方的共同发力。在人人皆可传播的时代,普通公众成为传播主体,自主性建构城市形象的意识增强。用自下而上的方式打造城市旅游IP,也是擦亮城市名片更加行之有效的方式之一,这既是西安文旅市场深度发展的体现,也是一座城市开放、包容的标签。正如“汉服自由”,让西安的城市形象饱满、平实,更接近生活本身。(完)
翻译
搜索
复制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两部门联合部署开展2024年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
- 春节假期道路交通总体平稳有序
- 俄罗斯副外长:2024年俄乌“不太可能实现停火”
- 陈佩斯西安谈话剧:《惊梦》是用喜剧包裹的悲剧
- 山东省发布强对流黄色预警
- 西宁—阿拉木图中亚班列开行
- 中国证监会发布四项文件 突出强本强基、严监严管
- 每周一早上,这位三年级男生准时肚子疼
- 文化中国行丨联播一瞬带你看 非遗春节“龙”重登场
- 进入11月浙江现罕见晴暖天气 多地最高温冲击30℃
- 山东各地发力乡村文化建设 为乡村振兴添“文化柴”
- “破圈”后 传统戏曲如何更吸引年轻人
- 河南汽车“以旧换新”最高补贴1万元
- 2023年度“恒爱行动——百万家庭亲情一线牵”启动仪式在连云港举办
- 以书法为魂!总台《中国书法大会》研讨会暨第二季启动仪式在京举行
- 如何看待中国经济走势?如何做好2024年经济工作?中央财办回应经济热点问题
- 第二届情牵两岸·爱在岭南——交流联谊活动在阳江举行
- “阳”了后你还在“咳咳咳”吗?
- 以咖啡浪潮助力乡村振兴 云南精品咖啡国际现货交易中心启动
- 布林肯在中国国庆节之际发声明:祝愿中国人民和睦、幸福和富足
- 热门推荐
-
- 青海丁字口750千伏输变电工程进入铁塔组立阶段
- 【我们的家园】遇见国家级非遗觉木隆藏戏:戏韵悠扬,传唱不息
- 数读中国丨从阶段性数据看全年 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稳中向好
- 筑牢数字经济的通信“底座”
- “不道歉,就断交” 西班牙与阿根廷会闹到哪一步?
- 外媒:乌克兰切尔尼戈夫市遭俄军导弹袭击 至少18人死亡
- 体验式乡村文旅节目《乐游新乡村》:激发美丽乡村新活力
- 黄文秀带领村民种植的砂糖橘成熟 百坭村发展日新月异
- 浙江多地迎降雪 周末起大部最低温跌破冰点
- 用好政策 打通堵点 招商银行积极助力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高效落地
- 孩子成绩不理想不等于学习困难
- 河南原创现代曲剧《情满幸福院》用真情诠释人间大爱
- 山西从三方面发力确保招商引资项目“落地率”
- 新疆“松弛感”背后的民生密码
- 蒙古国乌兰巴托至湖南张家界客运航线首航
- 科学技术部副部长吴朝晖: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发展
- “有福电影·十年纷呈”活动在福建厦门举办
- 唱响黄河文化 “小金钟”首届全国青少年合唱展演郑州开幕
- (乡村行·看振兴)福建尤溪:一种两收 再生有“稻”
- 广东东莞7月外贸整体规模创22个月以来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