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饕”这个称呼已经错了1000多年
饕餮纹构成示意图 1.目 2.眉 3.角 4.鼻 5.耳 6.躯干 7.尾 8.腿 9.足
我们知道,吃货从来不把自己叫做吃货,而喜欢自称“老饕”,但你知道吗,“老饕”这个称呼其实是错误的,而且已经错了1000多年。
这个错误应该是源自苏东坡写过的一篇文章,叫《老饕赋》,在文章里,苏东坡自称“老饕”(“盖聚物之大美,以养吾之老饕”)。其实,老饕代表贪财,老餮才是贪吃,如果要较起真来,吃货们应该叫做老餮。那么,饕餮是什么?
追根溯源,饕餮是上古四大凶兽之一,这四大凶兽是混沌(hùn dùn)、梼杌(táo wù)、穷奇和饕餮。
混沌特点是又聋又瞎,梼杌特点是顽固不化,穷奇特点是背信弃义,饕餮特点是贪财好利。
大家看看,这哪里是在说什么四大凶兽,这明明是在讽刺某些人像禽兽一般,这些所谓的凶兽只是背了黑锅而已。
其中,饕餮是四凶兽里的大明星,知名度和流传度第一,它长啥样?“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齿人爪,其音如婴儿”。行为的最大特点是把自己吃得只剩下了脑袋。所以,如果你在某个青铜器上发现这个神兽除了脑袋还有身子,那不好意思,这个理论上应该不能叫做饕餮纹,而应该叫做兽面纹,只是大家都习惯了偷懒,索性把所有的兽面纹都统称为饕餮纹。
这兽面纹为什么兴起于商代,春秋以后就消失在历史中了呢?
我们知道,夏商周的时代主题,文雅一点说叫做“祀与戎”;通俗一点说,叫做“活下去”。活下去的方法很简单,就是四个字:“你死我活”,要么你死,要么我活,特别残酷,对吗?
那么,威胁人们活下去的因素有哪些呢?
总体来说有三个:第一,环境恶劣,第二,动物凶猛,第三,强敌环伺。表现在青铜器上,就是把自己假想为凶悍的猛兽,幻想自己拥有猛禽猛兽的能力,比如说:健壮的身体,特殊的才能,以及超级的智慧。
在那个时代,拥有这些能力的动物一定活得比人好,所以,青铜器上都是狞厉的眼神、锋利的爪子、善飞的翅膀和深邃的表情,而绝不会有鸡鸭鹅和蝴蝶、鲜花。
这些可怕的纹饰,和黑社会的人把青龙白虎纹在身上是一个道理,一是表达对猛兽的崇拜,二是希望自己和它们一样威猛,三是告诉别人别来惹我。
这些纹样如何创作呢?这是有套路的:首先,“工匠们”把动物分割成相等的两半,然后拼成一个平面,然后再将同一个动物的身体各部分不断地重复再重复,猛一看和毕加索的立体主义很相似。
在所有纹样里,饕餮纹最为突出,它主要是两种画法,一种是以鼻梁为中心,形成一个完全对称的图案,图上有五官和角等;另一种方法,是左右各有一个夔纹,然后左右对称形成饕餮纹。它最大的特征是“卡姿兰”大眼睛。
除了饕餮纹,最常见的青铜纹饰还有蟠(pán)螭(chī)纹和蟠虺(huǐ)纹,所谓蟠螭纹,就是一条无脚瘸腿龙;所谓蟠虺纹,特点是头尾不分,两头都有嘴。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铁器时代来临,人类已经逐渐站到了食物链的顶端,对猛兽不再恐惧。兽纹开始变得自由奔放、清新飘逸。
有意思的是,今天的我们再去看青铜器的时候,不再会觉得恐惧,相反,我们还会觉得很多动物造型的青铜器给人一种蠢萌蠢萌的感觉,和我们家里蠢笨的宠物没啥区别。你说,这个事情如果被商周的统治者知道了,他们会不会很生气呢?
文并供图/杨学涛(文史学者)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闽北持续强降雨 转移群众26000多人
- 2023世界海参产业博览会开幕 共商海参产业发展新思路
- 舒兰牺牲常务副市长记录十几页抗洪笔记 抽屉堆着止疼药
- (第20届东博会)中国携手东盟 能否提振区域经济信心?
- 松花江最末端港口开启2024年夏季水上国际货物运输
- 西南地区多阴雨天气 华北南部黄淮西部等地有雾霾
- 国内多个景点初五前门票已售罄
-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重庆】黄精变“黄金” 绘就“致富经”
- 香港与青岛两地画家同绘40米水彩长卷讲述“双城故事”
- (乡村行·看振兴)广西恭城“丰”景如画 高铁助推“柿业”红火
- 艺术家袁熙坤创作的顾拜旦雕塑在巴黎“中国之家”揭幕
- 字节跳动捐赠500万元,支援琼粤等台风受灾地区
- 秦刚同德国外长贝尔伯克举行会谈
- 津巴布韦驻华大使马丁·切东多:中国消除贫困的模式与延安精神鼓舞了我们
- “新中式”旅游持续升温 “国潮”澎湃中彰显文化自信
- 2023中关村论坛“第二届碳达峰碳中和科技论坛”在北京举办
- 李叔同故居纪念馆开展“文化润城”系列主题研学活动
- 舞蹈影像创作者宋乃龙:对自己的认同感来源于舞蹈
- 海派文化现代竞争力与影响力何在?学者:极具创新精神创造新事物
- 黎巴嫩贝鲁特市中心遭袭已致20人死亡
- 热门推荐
-
- 云中锦书丨肯尼亚媒体总编:两度受邀赴华 家人与中国结缘
- 畅通“微循环”、贯通“大动脉” 快递业繁荣发展彰显中国经济强劲动力
- 普京再度访问加里宁格勒 克宫:并非向北约发出信号
- “郭培:高定时装的艺术”华服盛宴亮相美国
- 为避免被特朗普加征关税 加拿大将对加美边境实施全天候监控
- 章氏兄弟的“猴王”之路
- 十四部门:开展网络安全技术应用试点示范工作
- 台湾父子的黑土地“丰收季”
- (新春走基层)年画非遗传承人的坚守与创新
- 2024版“沪惠保”正式上线 进一步拓宽受益人群、保障范围
- 国家管网集团工程技术创新有限公司与法国GTT公司签署协议
- 2024年新疆旅游发展大会将在吐鲁番市举办
- “店小二”式服务推进“身边办”“方便办”
- 福建宁德:硫酸出口东南亚剧增
- 京津冀2000余群众共演秧歌花会
- 机票“保价”,步子可以迈得更大些
- 浙江:一抹铁路蓝 说尽“衢州有礼”
- 2024世界品牌莫干山大会青花郎之夜举办,中国“郎味”宴遇全球嘉宾味蕾!
- 装上智慧的“工业大脑” 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进入“2.0”时代
- (乡村行·看振兴)江西临川:龙头企业引领 铺就村企“联姻”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