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博物馆编钟乐团——演绎编钟古乐的时代之音
湖北省博物馆编钟乐团——
演绎编钟古乐的时代之音(深观察)
本报记者 范昊天
帷幕缓缓拉开,一套蔚为壮观的曾侯乙编钟摆放在舞台中央。演奏者手执钟锤,伴着鼓点节奏,有规律地敲响挂在钟架上的大小编钟。“叮叮当当咚咚……”一声声鸣响时而清脆,时而雄浑,不同的音符构成了一曲美妙绝伦的编钟古乐,仿佛天籁之音。
作为湖北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曾侯乙编钟以其完好的保存、宏大的规模、高超的铸造工艺和音律设计享誉全球。慕名而来的中外游客不仅能在博物馆一睹它的风采,还有机会听一场原汁原味的曾侯乙编钟音乐会,感受两千多年前的宫廷古乐之美。在这背后,有一支专业的编钟乐团,让沉睡已久的编钟“开口说话”。
复原编钟,奏响千年古乐
1978年5月下旬的一天,在湖北随县(今随州市)擂鼓墩一号墓的发掘现场,潜水泵将墓坑中的积水不断抽出。随着水位缓缓下降,一根木柱、三层横梁以及悬于梁下的一件件青铜古钟逐渐显露出来。
经过发掘整理,考古队员们发现,曾侯乙编钟共有65件,编成八组,悬挂在三层钟架上。这套总重量达2.5吨的古代乐器创下多项纪录——中国迄今发现数量最多、保存最好、音律最全的一套编钟,代表了先秦礼乐文明与青铜器铸造技术的最高成就。
紧接着,全国各地的考古学家、历史学家、音乐学家等齐聚随县,对编钟展开研究。“编钟的价值不仅在于静态展示,人们更好奇的是它如何发声,历经千年还能否演奏?用什么演奏?”曾经参与曾侯乙编钟考古发掘的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黄文新说。
各行各业的专家联合攻关,谜题逐一揭晓:
在曾侯乙编钟的钟体、钟架和挂钟构件上,共有3700多字铭文,清晰地标注了各钟所发音律及律调阶名。这些铭文表明这套编钟音域宽广,具有完整的十二乐音体系,横跨5个八度,仅比现代钢琴少一个八度;每件钟的正鼓部和侧鼓部分别可以激发一个乐音,即“一钟双音”。
同时,考古人员在曾侯乙墓出土的一件彩漆木雕鸳鸯形盒上,发现了编钟演奏的秘密。只见盒上有两幅彩绘,其中一幅为撞钟图,以两鸟为立柱,立柱分上下两层,上挂两钟,下悬二磬,旁边有一乐师,正拿着长棒撞击编钟。结合出土文物中的木槌和木棒,专家推测:编钟需要多人合作,各自手拿木棒与木槌,通过敲击编钟发出声音。
但如此珍贵的国宝,怎么能随便敲击?在国家文物局的支持下,湖北省博物馆牵头,联合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武汉机械工艺研究所等单位,对编钟原件进行无损检测和深入研究。经过雕模、制模、翻模、青铜浇铸、定音等工艺流程,历时4年反复调试,1984年9月,首套复制编钟通过验收。
曾侯乙编钟出土不久,出土地就举行了首场编钟音乐会,用编钟原件演奏了《东方红》《国际歌》《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等曲目。复制件完成后,湖北省博物馆成立了编钟演奏组(今编钟乐团),1984年国庆节应邀赴京演出;1987年,又设立专门的编钟演奏厅,平均每天演奏三四场,供参观者欣赏。从此,编钟乐团的表演作为湖北省博物馆展览的延伸内容固定下来,一直延续至今。
推陈出新,展现时代特色
去年元旦,湖北省博物馆编钟乐团联合江汉大学音乐学院、武汉琴台钢琴博物馆,在湖北省博物馆编钟音乐厅举办了“一见钟琴”新年音乐会。被誉为中国古代“乐器之王”的曾侯乙编钟,与西方“乐器之王”钢琴同台联袂演出,为观众带来一场中西合璧的跨界音乐会。
歌舞表演《编钟敲起来》、编钟古乐《金声玉振》、钢琴独奏《拉斯帕马斯的钟声》、编钟与双钢琴合奏《我的祖国》……钟、磬清越的金石之声与钢琴明亮的旋律有机结合,现场观众沉浸在美妙的旋律之中。当天,音乐会从早到晚连演4场,可容纳400多人的编钟音乐厅场场爆满。
“坚持与时代同向、与人民同行,不断创新演出形式、推出新品佳作、确保演出质量,满足观众个性化、多样化的音乐审美需求,是编钟乐团受到群众欢迎和喜爱的主要原因。”湖北省博物馆编钟乐团副团长马业平说。
在成立之初,由于经费有限,湖北省博物馆编钟乐团的日常演出大多是从外面邀请临时演员,乐团人数不到10人,排练的曲目也比较少。近年来,在湖北省文旅厅等部门的支持下,编钟乐团持续抓好队伍建设,提高演员待遇,从专业音乐院校“招兵买马”,全团演员人数增加到34人,基本都是管乐、弦乐、打击乐、舞蹈等艺术专业出身。毕业于武汉音乐学院扬琴专业的丁佳梦就是其中一员。
“原本以为编钟演奏会比较沉闷,来了乐团之后才发现,编钟可以和这么多乐器合作,演绎出多种风格的节目。同事们都是一专多能,组合起来就是一个完整的民乐团。”丁佳梦说,曾侯乙墓出土了编钟、编磬、鼓、箎、笙、琴、瑟、排箫等多种乐器,编钟乐团就是以曾侯乙编钟、编磬为基础,组合这些古代乐器而组建成的。
湖北省博物馆编钟乐团作曲罗乐介绍,近年来,编钟乐团以《诗经》《楚辞》等传统经典为来源,创作了《关雎》《九歌》《天问》等一批新曲目。除展现歌、乐、舞为一体的传统编钟乐舞外,编钟乐团还尝试与钢琴、古琴、萨克斯等不同乐器跨界合作,以独奏、合奏、重奏、琴瑟吟唱等形式呈现给观众。
“浴火重生·弘扬伟大抗疫精神”音乐会、“荆风楚韵”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10周年编钟音乐会、“长江之韵”编钟专场音乐会……这些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编钟音乐会,让编钟古乐走出展馆和文献,走向千家万户。
增进交流,传播中国声音
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名片之一,曾侯乙编钟自出土之日起就受到海内外广泛关注。而作为展览的重要延伸和补充,湖北省博物馆编钟乐团的表演,与编钟一道,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
上世纪80年代以来,编钟乐团就多次接待外国政要,包括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英国前首相希思、德国前总理科尔、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等,接待来访的外国代表团和游客更是数不胜数。另一方面,编钟乐团还多次随曾侯乙编钟展览一起走出国门,在多个国家的著名音乐厅奏响。
1992年,为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20周年,湖北省博物馆受邀赴日本举办“曾侯乙墓出土文物特别展”,曾侯乙编钟复制件随展演奏,马业平就是演出人员之一。他清楚地记得,宽敞的演奏大厅里,回荡着乐团演奏的《楚商》《樱花》《四季》等中日两国人民熟悉的曲目,在当地引发了一阵“编钟热”。
“有一次去演出的路上,我看到东京国立博物馆门口前,观众排成四列纵队。当地人告诉我,他们是在排队购买编钟音乐会的演出票。”马业平说,展览开幕后,两个月时间就有40多万人前往参观展览和观赏编钟演出。日本公明党前委员长竹入义胜参观后留言:“神器出仙乐。这是你们民族的光荣和骄傲。”
2016年,俄罗斯联邦委员会主席瓦莲金娜·马特维延科率团到访湖北武汉。在湖北省博物馆,编钟乐团为她演奏了俄罗斯经典民歌《喀秋莎》。她主动走上台,与编钟演奏者们合影,并试着在编磬上轻轻敲打出几个音符。
在一些重要国际活动和场合中,编钟乐团和编钟古乐也扮演着重要角色。1997年香港回归庆典,来自世界各地的数千名嘉宾,欣赏了由音乐家谭盾创作并指挥、用曾侯乙编钟(复制件)演奏的大型交响曲《交响曲1997:天地人》;2008年,北京奥运会、残奥会颁奖仪式的音乐,就是由曾侯乙编钟原声、现代玉磬和交响乐融合演奏……
成立30多年来,湖北省博物馆编钟乐团赴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巴西、日本、新加坡与中国香港、台湾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访问交流。据统计,全世界已有近10亿人次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领略了曾侯乙编钟跨越千年的视听魅力。(人民日报海外版)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第七届进博会技术装备、汽车展区展前供需对接会在沪举办
- 手机支付、防晒霜、网络小说……00后的大学生活这样开始
- 塑料污染政府间谈判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在韩国开幕
- 西安税务为企业创新发展注入“税动力”
- 广东肇庆遭遇洪水 消防连夜转移逾百名被困人员
- 今日中秋丨愿你平安又快乐!
- 广西北海续千年“海丝”文脉 文化产业蓬勃发展
- 西藏海拔4400多米康马县车厘子丰收
- 外媒:悉尼行凶事件7人受伤包括婴儿 一名嫌犯被击中另一人在逃
- “老区+特区” 江西赣州产业融湾构筑发展新高地
- 潘功胜称宏观政策作用方向应更重消费,未来如何发力?
- 推动高质量发展·权威发布|海南:到目前为止共有380万家民营经济主体
- 报告:我国网民规模达10.92亿人 新型消费潜力迸发
- 闽籍侨胞清明返乡祭祖:不能忘了根
- 西安医生绘制疾病科普漫画 用画笔缩短医患距离
- 四川雅江“12·9”森林火情明火已扑灭 无人员伤亡
- 超强台风“摩羯”致广东最大累积雨量达439.5毫米
- 盐碱地成“聚宝盆” 山西天镇“稻蟹共生”探索立体生态养殖
- 中国牡丹文化绽放巴西圣保罗
- 古老民乐在千年北齐壁画墓奏响《一眼千年》
- 热门推荐
-
- 数字化如何赋能“教”与“学”?世界数字教育大会上展示这些新办法
- 中新真探:年轻不穿秋裤,老了会得老寒腿?
- 浙江着力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
- 新疆旅游业“井喷式”增长 多地景区热度“爆棚”
- 中新健康|年夜饭成了预制菜,还能放心吃吗?
- 台风“泰利”来袭 海南海事局启动防台Ⅲ级响应
- 婚俗新风“为爱减负” 全国婚俗改革现场会在浙江舟山举行
- 不必盯着流感“网红药” 确诊前可先用退烧药缓解症状
- 点赞鄂尔多斯 韩磊、腾格尔等为家乡赋能
- 重走“海丝”路 世界最大仿古福船“福宁”号抵达新加坡
- 第十一届榕台中小学生书画交流展启幕
- 重庆免税品消费市场火热 2023年销售额同比增逾2倍
- 互联互通提质效 “重庆制造”何以加速“出海”?
- 旅游博主这三年:做程序员年薪50万,如今收入减半
- 广州长隆野生动物世界开启“玩趣科普节” 萌宝齐亮相
- 青海省光热项目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初显效果
- 海内外400余家企业齐聚山东寿光 深化种业科技创新合作
- 北京:首套房首付比例最低调整为20%
- 三星堆博物馆:未经许可不得进行讲学、直播等行为
- 罐子沟集运站开通运营 蒙煤外运再增重要货源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