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敬文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会在京举行
钟敬文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会在京举行 主办方供图
中新网北京3月19日电 (记者 高凯)2023年3月18日至19日,“钟敬文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会暨钟敬文学术思想国际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由北京师范大学联合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共同主办,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民俗学会承办,国际文化交流学术联盟·文学专委会协办。
来自日本、韩国、印度和美国的国际学者,以及来自北京、上海、山东、浙江等地35所高校、科研院所的近百名专家学者,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加了为期两天的会议研讨。
18日上午,开幕式在国家会议中心举行。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李屹,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程建平,日本神奈川大学校长小熊诚,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主席团委员、书记处书记张雁彬,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康震,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潘鲁生,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秘书长邱运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党委书记周云磊、院长王立军,中国民俗学会会长叶涛,以及刘魁立、陈子艾、程正民、段宝林、陶立璠等老一辈学者以及钟敬文先生的长子钟少华,出席了开幕式。
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刘守华、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陈勤建、日本神奈川大学名誉教授佐野贤治先生、神奈川大学广田律子教授、日本爱媛大学加藤千代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日籍专家高木立子博士、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名誉教授苏独玉女士、俄亥俄州立大学马克·本德尔教授、印度尼赫鲁大学墨普德教授,以及韩国国立民俗博物馆研究官郑然鹤博士和金镐杰博士在线上参加了本次会议。
程建平在开幕式上高度评价了钟敬文先生在我国民间文学、民俗学学科发展及体系建设中的卓越贡献。钟先生终其一生走在为民族民间文化“发采扬辉”的道路上,致力于中国民俗学学科人才培养,为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乃至当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学、研究和保护培育了骨干力量。
小熊诚回顾了自己与钟敬文先生的学术交流经历,高度赞誉钟先生对中日民俗学学术交流、教育以及中日友好做出的贡献。他希望两校进一步加强合作,继承和发扬钟先生的学术思想,深化两国民俗学的研究。
李屹指出,在当下通过阐释与弘扬钟先生的学术思想与精神理念,总结中国民间文艺的发展历程,研讨新时代民间文艺的发展命题,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与政治意义。
大会主旨发言环节,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刘魁立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程正民、刘铁梁、董晓萍,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名誉教授苏独玉分别做了发言。刘魁立为听众展示了一位把挖掘弘扬民间文化的价值和内蕴、颂扬人民的文化创造才能作为一生的追求,矢志不渝,履践着、体现着自我生命价值的“人民学者”,彰显钟老奋斗不息的生命力和可贵精神。
程正民回顾了钟敬文先生建立中国民俗学科的学术过程,指出正是因为钟先生学术研究中强烈的民族自信和学术自觉意识,才能在世界民俗学研究领域占有重要位置,为中国民俗学派树立了一面文化自信和学术自觉的大旗。
刘铁梁概括了钟敬文先生晚年的理论核心,即现代民俗学对中国人认知和体认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中国民俗学在改革开放时代如何参与中华民族文化的研究和建设,以及如何建立具有主体性的中国民俗学派。这三个核心论题为后来的民俗学者们指明了必备的中华文明主体意识和文明互鉴的视野。
董晓萍指出,钟敬文学说作为一种整体性的中国学问,由于其对中国现代社会文化改革的信念与实践,以及面向世界一切优秀文化的开放意识,使它与中国式现代化理念具有深刻的默契。
苏独玉当日对比了钟敬文先生与美国学者理查德·多尔森的学术思想,认为两位学者都注重民俗学科在本国的建设,同时又对其他国家的民俗学研究和国际交流保持开放,由此对中美两国各自的民俗学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为期两天的会议围绕钟敬文先生的学术思想,以“记忆中的先生”“学科定位”“学科视野”“学科建设”“学科史”等主题展开了深入的学术交流。与会专家深切缅怀了与钟先生的师生情谊,从多角度探讨了钟先生的学术思想、实践体系,其国际学术交流及其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成就等。结合民俗学在当代的发展,专家们对民俗学的当代性、中国民俗学派、恢复民间文学二级学科地位以及民俗学与非遗保护的关系等关切的焦点话题进行了热烈讨论,对当代如何更好继承和发展钟先生的思想和精神做了充分探讨。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杨利慧教授、社会学院萧放教授做会议学术总结,认为此次会议充分显示出钟敬文学术遗产的丰富性与现实性,今天,重温钟先生的思想,更深刻地体会到其厚重与前瞻性,它们依然是启发当代民俗学前行的重要源泉。
钟敬文先生生于1903年3月20日,是我国民间文学、民俗学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也是著名的文艺理论家、诗人、散文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被誉为“人民的学者”“中国民俗学之父”。(完)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安徽举办首届牛羊文化节
- 纽约联储:1.17万亿美元!美国人信用卡债务总额创纪录
- 第六届中国北方自驾游发展论坛在内蒙古举行
- 北京舞蹈学院建校70周年专场演出将云集黄豆豆、孟庆旸等明星舞者
- 【学思想 强党性 重实践 建新功】确保受灾群众温暖过冬
- 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强对流天气黄色预警
- “海藏咽喉”青海湟源:三任“第一书记”八年传递“接力棒”
- 新疆维吾尔族歌谣传承人:把欢乐带到四方
- 【身边的大国工匠】“教会机器像人一样看懂世界”
- 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3.1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 楼宇经济催生“第二工位” 特色培训成民众业余新选择
- 289家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参会 第六届进博会布展工作全部完成
- 累计超十四万境外采购商来“扫货”
- 秦刚谈中印尼双边合作联委会第四次会议成果和共识
- 丁香诗会·高校诗歌创作联盟启动仪式在京举办
- 乐见优质网络直播PK 为文化传承注入新活力
- 《北京人》十年再回归 独特诠释曹禺经典
-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杨团:探索多场景、多角度的中国“大公益”新模式
- 截至2024年11月底 全国港口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同比增长约15%
- “槐”抱春天 花开为“信” 辽宁举办第十五届“首山槐花节”
- 热门推荐
-
- 10月份70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降幅总体收窄
- “五心”大国工匠竺士杰:在50米高空“穿针引线” 的桥吊司机
- 也门胡塞武装称袭击美国航母 美国防部回应
- 一杯“村咖”品出乡村运营“好滋味”
- 经济观察:东北亚博览会客商云集 共享市场机遇
- “利剑斩污”护生态 山西持续推进专项行动
-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办学20载 首颁“杰出贡献奖”
- 《中国文娱产业人工智能行业应用发展报告》发布
- 广西超万人次报销辅助生殖费用逾2217万元
- 广铁集团今年春运预计发送旅客7250万人次
- 盐城至洛阳国家高速公路江苏省宿城至泗洪段建成通车
- 一圈、两区、三线,新疆布局打好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
- 作家余华:讲好中国故事,首先要中国人喜欢
- 哈马斯称同意释放34名人质 以军持续袭击加沙
- 商务部:增发2023年成品油(燃料油)非国营贸易进口允许量300万吨
- 中国首台出口智利土压平衡盾构机下线
- 国内公立医院拥抱ChatGPT技术 未来将会迎来哪些改变?
- 开锁换锁五花八门收费惹争议
- 2024年广西企业百强名单发布 民营企业首次位列千亿级阵容
- 香港青年用脚步丈量古城扬州 探寻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连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