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殷墟考古一线 何毓灵建议搭数字化平台让全球甲骨“回归”
中新网北京3月3日电 (阚力 李超庆)“出自殷墟的甲骨文分散在世界各地,我们不可能让实物全部回归。”2023年全国两会召开在即,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站副站长何毓灵接受记者专访时建议,以殷墟数据库为基础,搭建一个数字化平台,让全球甲骨以数字化形式“回归”殷墟。
殷墟甲骨文的重大发现在中华文明乃至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河南安阳殷墟遗址已出土逾16万片甲骨,其碎片收藏在全世界多个国家和机构。
已在殷墟考古一线坚守逾20年的何毓灵深知,近年来,殷墟甲骨文的研究虽取得了很多重要成果,但仍面临新材料缺乏等问题,甲骨碎片的分散更是影响了对甲骨文的释读和研究。
释读文字是甲骨文研究的核心任务。何毓灵称,甲骨文研究的第一步是缀合,“也就是将甲骨碎片拼起来,碎片上的字可能就会连贯成一句话,如此更利于甲骨文释读”。
“甲骨文释读以往依靠专家、学者比对着书面内容拼接甲骨碎片,确实取得很多成果,同时也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为此,何毓灵建议,推动建设甲骨文数字化工程,将甲骨文标准化采集出来,通过三维数字扫描等技术,实现甲骨的数字化自动拼接,并将散布的甲骨集纳到数字化平台上,让全球甲骨数字化“回归”殷墟,便于查询研究。
流失海外的殷墟文物数以万计,甲骨只是其中之一。何毓灵说:“殷墟一旦实现甲骨的数字化‘回归’,下一步还可以进行青铜器数字化‘回归’,甚至建立数字化殷墟博物馆。”(完)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发动机故障致俄“月球-25”号探测器撞月坠毁
- 湖北完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体系
- 炎夏防晒别忘呵护头皮
- 直击海南三亚内涝:“水深约两米”
- 各方合力助推我国财商素养教育更好落地
- 非遗传承人以藏茶为“媒”寻根西藏
- 《三体》全新升级 :它会成长但依然单纯
- 沈阳故宫以86件(套)院藏龙纹文物阐释纹饰里的中国龙
- 北京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 每2名户籍劳动力在抚养1名老年人
- 延至总统大选后!特朗普“封口费”案量刑宣判再推迟
- 戴德梁行:2024年北京零售市场新增供应有望达近十年来最高
- 证监会:支持上海金融仲裁院在科创板开展仲裁试点
- “职”引未来 暑期北京地区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活动提供4万余个岗位
- 武汉百厨同煨排骨藕汤 开启十大名菜餐厅争霸赛
- 2023年辽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7.9%
- GS1追溯助力新疆地理标志产品产业升级
- 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织密“一带一路”合作共赢网
- 韩国客机起火事故已致28人死亡 中领馆称机上无中国公民
- 熟人局+无剧本,慢综艺何以动人
- 2024重点网文事件:番茄小说“巅峰榜”引领行业新风格
- 热门推荐
-
- 建设长江生态共同体 守护“一江碧水向东流”
- 《霞光满天山河颂》重阳特别节目播出
- 广州港宣布开通丝路电商快线
- 针对近期羽绒制品造假乱象,中羽协发声并发布消费提示
- 周末一天打卡6个景点 年轻人为何成旅游“特种兵”?
- 四部门公布第三批适用增值税政策的抗癌药品和罕见病药品清单
- 山东工商学院:以青春力量探寻黄河流域廉洁文化
- 山西省临县一居民小区发生火灾致5人死亡
- 从半年数据看中国经济何以不断向前
- 世界目光聚焦杭州亚运会:促进文化交流 彰显亚洲团结|世界观
- 三亚酒店春节涨价?协会声明:不会超过近两年同期
- 中方介绍美财长耶伦访华共识成果
- 南非将于5月29日举行全国大选
- “45°人生”是什么梗?
- 黄金木乃伊首次亮相北京
- 珠江委指导云南抗旱期间节水保供
- “八楼的2路汽车”成乌鲁木齐网红打卡点
- 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收徒 提升申城医院中医药服务能力
- 首届太空生存与开发利用国际会议在重庆召开
- 俄方:库尔斯克州进入联邦级紧急状态 乌军损失94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