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剧里的悠长岁月
文本刊特约撰稿 汪荣
2023年的第一季度,中国的电视荧幕上好戏不断。在反黑刑侦剧《狂飙》和科幻剧《三体》之后,电视剧《我们的日子》正在中央电视台热播。该剧由王雷、刘畅、傅子恩联合执导,主要演员包括李小冉、李乃文、宋春丽等。该剧以东北地区一个机械厂里三个家庭的故事为主线,通过家庭史的讲述,展开了一幅改革开放以来时代生活的画卷。
《我们的日子》是一部年代剧,也是继去年《人世间》大热之后又一部同类型的剧集。该剧以时代感见长,让观众看到了悠长岁月里的时代变迁和历史流动。通过对社会生活的再现和重构,该剧唤起了不同时代观众的情感共鸣,成为一部备受关注的现象级电视剧。
当代历史与怀旧情愫
在电视剧的类型上,《我们的日子》属于年代剧。关于“年代剧”的定义,虽然各有说法,但是该类型电视剧主要讲述主角在历史过程中的个人和家庭生活的历史。年代剧通过对历史的回溯,用人物命运的沉浮和家族的兴衰来展示国家发展的脉络。因此,年代剧具有以小见大、知微见著的特点,带有浓厚的国族寓言意味。
《我们的日子》主要讲述的是三个家庭的故事。在改革开放初期,东北的闳光机械厂家属院里住着三个不同的家庭。王宪平和刘淑霞性格迥异,男的是军人出身,女的充满了文艺气息。东方玉树和傅莹,一个温吞细腻,另一个心直口快。杨大山和方慧夫妻的恩爱羡煞旁人。这三组夫妻的相处模式完全不同,彼此之间参差对照。非常巧合的是,三个家庭在同一天、同一间产房里诞下了小孩:王雪花、东方宏及杨思宇。随后,故事在父母一代的争吵与和解以及子女一代的成长和情感纠葛中徐徐展开。
有意思的是,该剧中宏观的历史叙事是在私人化的视角中完成的。《我们的日子》里叙事者是王雪花,她是王宪平和刘淑霞的女儿。王雪花的讲述充满怀旧情愫,通过这个“80后”的叙事视角,父母爱情、家庭生活和家族史被展示出来。毫无疑问,剧中几个家庭的生活变迁,象征着当代社会的发展脉络。
这正是典型年代剧的叙事模式。我们可以拿《人世间》来与《我们的日子》进行比较。这两部剧都属于年代剧,它们都将故事背景设定在东北地区的集体工厂里和地方街道上,并以家庭的离合聚散作为故事讲述的内容。只不过《人世间》呈现的历史脉络更加漫长,而《我们的日子》是从改革开放初期讲起的。
家庭生活和人间烟火
在《我们的日子》中,家庭生活和父母子女的关系是故事的核心。在这个意义上,这部剧归根结底是 “家庭伦理”的故事。《我们的日子》记录了三个家庭中鸡零狗碎、你打我闹的日常生活,更展示了他们的悲欢喜乐,充满了人间烟火的气息。
这里的“人间烟火”,来自该剧对家庭生活细节的展示和对人物形象的深度刻画。在电视剧的开端处主要有两个主要事件:一个是三个家庭在同一天生小孩,一个是王宪平和杨大山争当厂里的保卫科科长。电视剧主创对两个事件进行了戏剧化处理,让剧情更加集中,也让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得以展露。同样是生孩子——当王宪平看到妻子刘淑霞生第二胎难产时的痛苦,他主动提出再也不生了,这体现出他对妻子的尊重。在杨大山和方慧那儿,则是杨大山在方慧产后无微不至的守护。有趣的是,杨大山的温柔举动让同一个病房里的刘淑霞和傅莹羡慕不已,并纷纷责怪自家丈夫不如人家,这让剧情在不动声色之中带有了轻喜剧的风格。同时,观众可以看出:王宪平虽然有些大男子主义,为人比较粗线条,却也有铁汉柔情的一面。至于杨大山更是粗中有细,对妻子百依百顺,和他本身的流氓气构成了巨大反差。
老戏骨宋春丽扮演的角色感人至深。她跟着女儿刘淑霞住在女婿家里,平日里进退有度,对外孙王明中呵护备至。当她在医院得知自己的外孙得了大病以后难以生育时,她瞬间失了心魄,表现出五味杂陈的情绪变化,展示了老人和孙辈的血脉亲情。宋春丽的表演精确隐忍,将复杂的内心活动寓于外在的身体表现,体现了高超的演技。
在集体无意识中,中国人的生命底色总是与家庭息息相关,无论是父母爱情,还是父子亲情,都体现了中国人的家族之爱与彼此的羁绊。在《我们的日子》里,家庭内部的生活是一个剧场,日常生活构成了故事主干。当剧集将内容落实到如此微观的生活层面时,观众会对剧情产生强烈的代入感和共情体验。
现实主义的场景还原
观众的代入和共情,还来自年代剧的真实性和时代感。对于电视剧拍摄来说,要还原生活本身的质感,当然要将剧情安置在某个特定的地理空间中。地理空间是日常生活的基础,唯有扎根在具体的人文地脉中,才能让虚构的剧情和物理的空间融为一体,让观众产生“真实”的感觉。
为了还原剧中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场景,《我们的日子》用现实主义的创作进行了场景还原,用精准的细节铺排了真实的生活场景。该剧的绝大多数场景采用实景拍摄,剧组的拍摄地是在辽宁省大连市城子坦街道一条拥有百年历史的老街——春满街。这条街的时代感和历史氛围为该剧赋予了灵魂。随着电视剧的热播,这条被电视剧取景的街道也随之变得热闹起来。
在《我们的日子》中,无论是带有集体主义生活印记的工厂车间,还是家庭里面的室内布置,都充满了空间的质感,为观众营造了浓厚的生活氛围。剧中出现的各种道具,如自行车、老家具、旧彩电等,都是剧组到处收集来的物件,带有生活的本真味道。这些符号性的器物铺排出物质上的密度,凸显出真实的场所感,让悠长的岁月在空间里流淌,从而将观众带回过去的年代。
(汪荣,海南大学人文学院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海南日报》 2023年02月27日)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第八届“一带一路”青少年创客营在云南昆明开幕
- 暑期兼职要防“坑”
- 携雪域高原美景 西藏山南到武汉邀客
- 海关总署推出15条重点举措支持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
- 三亚CBD文物艺术中心揭牌 百余件中意绘画作品亮相
- 广东防风Ⅰ级应急响应调整为Ⅲ级
- ESG中国论坛2023广东峰会召开
- 岸田文雄长子将辞去首相秘书官一职
- 甘肃集中带量采购惠及“个人药箱”:个别药价降幅超九成
- 重庆涪陵榨菜全产业链年产值突破140亿元 远销80多个国家和地区
- 包粽子扎香囊制龙舟 柬埔寨学生“沉浸式”体验中国端午节
- (新春走基层)春节寻“岗”谋就业 江西龙南新年伊始谋划“开门红”
- 交通运输部:全力做好交通运输防汛抢险救灾各项工作
- 中澳龙虾贸易重启 首批澳大利亚岩龙虾从南澳运抵中国
- 中国向全球开放先进研究堆等12个核科研设施和实验平台
- 专家学者共议中国语文现代化创新发展
- 聚焦生态文明高地和产业“四地” 青海多项科技成果获突破
- 上半年全球最大纺织品集散中心成交逾1970亿元 同比增长9.38%
- 看紧老年人的“钱袋子”!打击养老诈骗如何“常态化”?
- 如何科学应对本轮呼吸道疾病?专家解答
- 热门推荐
-
- 6月15日起京港、沪港间开行夕发朝至高铁动卧列车
- 穿唐装、包饺子、表演武术 “中国红”点亮世界各国 欢庆中国年
- (追风逐日看新疆)新疆巴里坤县打造风电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 对话新国企·聚力高质量丨全国政协委员赵晓晨:以新兴产业发展引领新质生产力形成
- “双奥伊利”的奥运故事:见证者、参与者、推动者
- 什么是商用密码?数字时代商用密码为何重要?一文解读
- 探访内蒙古各地春耕 解锁粮食高产密码
- 市场监管总局:推动出台《涉企收费违法行为处理办法》等规章
- 【跨国企业在中国】康宝莱中国区总裁郭木:进博会增强了我们对中国市场的信心
- 2024年中国A级旅游景区游客接待量预计同比增15%
- 花式玩转“冬奥小城” 台胞青年崇礼重温冬奥魅力
- 共享电动车发生交通事故,保险管不管
- 中国科学家团队建立水稻遗传解析新体系
- “五一”假期湖南接待游客1849.47万人次 过夜游客近七成
- 英国湖南同乡会2023迎新活动在伦敦举办
- 为科幻文艺提供科学支撑(艺海观澜)
- 65.0%受访者感觉近两年穿汉服的人多了
- 暑假未成年“防沉迷” 平台创新举措引关注
- 大湾区预制菜论坛助餐饮企业出海 签订十亿美元出口订单
- 文明的坐标丨体量最大玉龙现身“玉龙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