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中,如何护古建筑“周全”
◎实习记者 李诏宇
我国是个幅员辽阔的文明古国,拥有数量繁多的古建筑。尽管近年来在文物建筑保护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和人力,但在庞大的“分母”面前仍稍显不足。及时发现并修复古建筑在自然灾害中遭受的损害依然面临挑战。
2月6日发生在土耳其的两次地震引发全球关注。历史悠久的土耳其拥有众多各具特色的古建筑。此次的土耳其地震除了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外,也对当地加济安泰普城堡、耶尼清真寺等历史悠久的知名古建筑造成了巨大的破坏。曾经雄伟的古建筑在强震的作用下仅余断壁残垣,不由得让人唏嘘不已。
这并非孤例。此前我国的汶川地震中,二王庙、姜维城古遗迹等古建筑也曾遭到一定程度的损毁。2022年,我国最长的木拱廊桥——万安桥在火灾面前也被烧得只剩骨架。
此次土耳其地震再次提醒我们,古建筑在地震等自然灾害面前十分脆弱。我们需要加强保护措施,在自然灾害中,护古建筑“周全”。
古建筑更易受自然灾害破坏
在此次土耳其地震中,有近2000年历史的加济安泰普城堡位于震中附近,在地震中严重受损——不仅部分堡体在地震中坍塌,城堡旁边的挡土墙也多处倒塌,环绕城堡的金属围栏更是被震得七零八落。距离震中约160千米的耶尼清真寺也未能幸免,其主体建筑的圆顶部分几乎全部坍塌。
古建保护专家、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周乾指出:“加济安泰普城堡和耶尼清真寺的建筑结构形式均为抗震性能较差的砌体结构。这种结构正是导致二者在地震中受损严重的重要原因。”
周乾介绍,西方古建筑的结构形式多为砌体结构,也就是以砖石结构为主,将砖石作为核心承重材料的结构形式。由于西方古建筑的砖石块体之间采用砂浆连接,而砂浆本身的抗外力强度较差,因此其抗震性能很差。“此外,地震作用多以水平向为主。在水平向的地震作用下,连接砖石块体的砂浆很容易松散,导致砖石墙体松动、开裂,进而诱发建筑倒塌。”周乾说。
我国古建筑以木结构为主,建筑的核心承重材料为木梁、木柱。其中,木梁负责支撑屋顶传来的重量,并将重量向下传给木柱,木柱再把屋顶重量向下传至地基。由于木材本身具有良好的弹性,且我国古建筑结构一般具有榫卯形式连接梁柱、屋架低矮、屋顶厚重等有利于整体建筑抗震的特点。“因此,我国古建筑一般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周乾说。
“与拥有各项严格的安全规范,在设计、施工和管理的各个环节都考虑了防灾能力的现代建筑相比,我国古建筑主要存在规划选址和基础处理准备相对不足、施工砌筑工艺相对落后、无法兼顾强度和韧性等特点。”北京建筑大学古建筑专业副教授齐莹表示。
齐莹指出,我国的木结构古建筑重在通过选址预防灾害,例如通过选择较高的地势防洪涝、利用各种微地形防大风等——这些措施预防日常灾害有余,但面对剧烈的洪水等能造成突发高能量破坏的自然灾害时则相对不足。
除此之外,我国木结构古建筑往往在强度和韧性之间有所取舍,不能兼顾。“因为树木生长相对较快且可替换等特点,木材在部分地区也被用作牺牲性材料。”齐莹说,“我国古人通常采用局部更换木构件等方式来保养、延长古建筑寿命,而非类似西方大教堂建造的‘一步到位’的方式。”
古建筑保护面临诸多难点
周乾介绍,近年来的地震对我国的古建筑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相关震后现场调查结果表明,我国木结构古建筑的典型地震损害形式为地基破坏、节点拔榫、梁架歪闪等。“我国古建筑受到地震损害的主要原因,主要包括地震烈度过大、古建筑缺乏及时有效的维修保养、建筑施工质量较差、砖石材料抗震性能差等。”周乾表示。
除了地震之外,洪涝、大风等其他自然灾害同样会对我国古建筑造成巨大的损害。那么,目前我国的古建筑保护面临着哪些问题与难点?
“在自然灾害面前,我国古建筑保护的第一个难点是古建筑数量繁多,建筑类型多种多样。”齐莹表示。
我国是个幅员辽阔的文明古国,拥有数量繁多的古建筑。尽管近年来在文物建筑保护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和人力,但在庞大的“分母”面前仍稍显不足。及时发现并修复古建筑在自然灾害中遭受的损害依然面临挑战。
与此同时,我国古建筑种类繁多,我国常见的古建筑以木构建筑为主,包括传统民居、宗教庙宇、宫殿、园林等多种类型。“除了常见的木结构古建筑之外,我国还有大量的砖石佛塔、石窟寺、古桥梁等其他建筑结构形式的古建筑。”齐莹说,“石窟寺等其他建筑结构形式的古建筑,在材料、结构体系上与木结构古建筑存在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客观上为在自然灾害中保护我国的古建筑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此外,目前在补充和完善古建筑修缮的技术规范方面,我国任重道远。”齐莹补充,“在自然灾害面前,古建筑保护的技术规范主要可以分为规范性文件与行业标准两种。”
国家文物局于2018年发布了《古建筑修缮项目施工规程(试行)》,对古建筑的修缮提供了规章制度的指引。“行业标准主要集中在不同历史遗存的材料维修及加固上,应对突发灾害的文件较少。”齐莹说,“随着老化损毁古建筑修复加固工作的陆续完成,文物保护的关注点也要从修复加固转向更有前瞻性的方向。”
多手段助古建筑“延年益寿”
面对地震等各种自然灾害,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减轻甚至避免古建筑受到损害?如果这种损害已经发生,我们又该基于何种原则,对受损的古建筑进行修复?
在齐莹看来,做好预防工作是第一步。
“早在2005年,《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中就已经加入了关于遗产监测的内容,让‘灾前预防优于灾后修复’成为人们的共识。”齐莹表示,“近年来,国家文物局提出了‘预防性保护’的概念,针对文物建筑,从规划、设计到监测、管理各个环节进行前瞻性设计,尽可能地让各种预防手段更好发挥作用。”
“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该通过评估湿度、风力等各种环境影响要素,进行文物环境监测和古建筑本体病害测绘,形成相关风险危害档案。”齐莹说。针对不同的古建筑,需要监测不同的环境影响要素。例如,针对大足石刻这一石刻古建筑,应该重点监测降水量和空气湿度的变化;针对应县木塔这一木结构塔形古建筑,则需要重点监测风力的影响。参考充分评估环境影响因素后形成的风险危害档案,古建筑保护部门可以更加科学、有效地在各种自然灾害中保护古建筑。
周乾指出,我国古建筑历史悠久,在长时间风、雨、雪等自然因素或屋顶重量、人员干扰等外力因素的作用下,会不可避免地出现多种结构病害,需要及时进行维修保养。与此同时,还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修缮加固,提升建筑施工质量、改善砖石材料性能,让古建筑“延年益寿”。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对古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进行修缮、保养、迁移,必须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不改变文物原状原则,即古建筑维修后,在材料、构造组成、施工工艺等方面应尽量与维修前保持一致。”谈到自然灾害发生后古建筑的修复问题,周乾表示,“如果因为原有材料破坏严重,无法满足正常使用或受力要求,则可以选取同材质、尺寸的新材料用于修复,同时予以标记说明。”
(实习记者都芃对此文亦有贡献)
《科技日报》2023年2月24日第05版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协同联动探索商户自治路径
- 成都昆明合力打造澜湄蓉欧快线 共同开发东盟物流市场
- 中国首艘集成式全电驱大型压裂船开建
- 大模型如同现代冶炼厂,如何利用好数据要素造“钢铁”?
- 日本东京突发火灾已蔓延至6栋住宅 或有人被困
- 山东掀乡村文化活动高潮 以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 青春华章|外国友人爱上中国的N个理由
- 证监会依法批准暂停转融券业务 进一步强化融券逆周期调节
- “山东艺术学院建校65周年美术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 联合国非经委高官:美欧银行业危机对非洲影响严重
- 欧盟“放行”近东救济工程处捐款并向巴勒斯坦追加人道主义援助
-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黄果:中国是全球最大最活跃的医药市场
- 特朗普遇袭事件枪手身份确认 拜登指示独立调查
- 中国文联文艺志愿服务团赴湖南湘西文艺演出活动举办
- 原创滑稽戏《蒸蒸日上》串联两大“非遗”讲述传统美食“前世今生”
- 秋声无觅处 梧叶月明中
- “电影的夏天”来了 一大批新片佳作亮相暑期档
- 第二届链博会有哪些新亮点?官方回应
- 让世界看见西藏 第四届西藏网络影像节颁奖典礼在拉萨举行
- 别让智能客服成电话骚扰帮凶
- 热门推荐
-
- 【大国基理】让社区成为幸福家园
- 增量政策可感可及,为民营经济增信心、添活力
- 2024长江文明论坛开幕
- 日本青少年:广西之行美好而短暂 愿日中友谊长存
- 美国监控成瘾凸显霸权本质
- 中国最大液化天然气储罐投用
- 台湾音乐人驻唱东莞 从“陆漂”到两岸青年乐队
- 披塔:若第二轮仍无法当选,将支持为泰党候选人
- 江西吉安举行特色集体婚礼 塑造婚俗新风尚
- “香港青年创未来——北京考察之旅”交流团到访石景山
- 美驻沙特领事馆附近发生交火 已致两人死亡
- 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乘势而上打造冰雪经济高地
- 走进中国历史研究院 中外媒体感受“何以中国”
- 湖北武汉:中秋“文旅大餐”解锁“新玩法”
- 新漫评:“去风险”掩不住美国遏华嘴脸
- 韩国GDP缘何跌出世界前十
- 2024年清远·连南第十届瑶排梯田稻田鱼文化系列活动开幕
- 消防车出勤救援途中被洪水冲走 已找到8人其中1人遇难
- 俄罗斯达吉斯坦共和国发生一起车祸 造成8死16伤
- 新西兰总理将率团访华 官方发文:中国之行将“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