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迷糊戏缘何在新疆兵团唱出新花样
狄氏第五代传承人狄光照扯着嗓子喊唱迷糊戏。 李华北 摄
中新网乌鲁木齐2月22日电 题:陕西迷糊戏缘何在新疆兵团唱出新花样
作者 史玉江
立春以来,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五家渠市芳草湖农场的社区文化活动室,二胡、板胡、笛子等乐器声相互交错,乐队和演员们正排练着群众喜爱的“新疆迷糊”曲目。
迷糊戏,原称眉户,眉户又称“迷胡”“清曲”,为陕西省的主要戏曲剧种之一,山西、河南、甘肃等省也有流行,在中国戏曲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其起源有两说:一说它源出陕西的眉县、户县,因地而得名;一说它源出陕西的华阴、华县,因曲调悦耳动听而被称为迷人的戏,简称“迷戏”。人们也许要问,源于陕西的地方特色剧种,何以在数千公里之外的五家渠市得以传承并唱出“新花样”?
狄氏家族在痴迷中传承
在芳草湖农场迷糊戏传承人狄光照的家中,面对记者,只见这位身板硬朗、面颊黝黑的60余岁老人手持三弦,拉开幅度,扯着嗓子喊唱起来。
狄氏族谱记载,清道光8年(1828年),甘肃镇藩县(现民勤县)狄家老二、老三,牵着骆驼,背着羊皮卷子,穿沙漠,走戈壁,一直向西迁徙。两人日行夜宿,大半年后来到呼图壁河下游。兄弟二人白日垦殖筑家,夜晚为排遣乡愁和孤寂,常会扯上几嗓子。“唱着唱着就迷糊了。”狄家后人这样解释迷糊戏的由来。
若干年后,狄家人丁兴旺,老二家养了6个儿子,其中老六迷糊戏唱得最好,并在当地组戏班子,把迷糊戏作为营生,在芳草湖、新湖、呼图壁一带走唱。
从狄发富兄弟徒步进疆,家谱序列为:河、发、有、生、春、光、明、宝八代传人。此后,狄家人一代传一代,将迷糊戏作为看家本事传下来。
“当时老百姓的婚、丧、嫁、娶,都请我父亲狄春辉去演唱。”狄光照说,他听着父亲的戏长大,10岁随父学艺,17岁时已是芳草湖迷糊戏班的台柱子。
“在不断地弹唱过程中,我学会了改词,怎么唱观众爱听;后来还加了新元素,比如新疆本地民族音乐。”狄光照介绍。
狄光照始终保留着爷爷传下来的三弦。那浸透着几辈人心血的迷糊戏,在他的痴迷里得以传承。
传入新疆有历史背景
据相关资料记载,眉户戏传入新疆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由于清政府在新疆屯田,大量屯民进入新疆。尤其到了清后期,左宗棠、刘锦堂率领大批陕甘籍将士抵御沙俄入侵。战争结束后,这批将士多落户当地。另一方面,由于陕甘一带频发自然灾害和战乱,使大批人口进入新疆。这些人将当地的眉户戏带到新疆,经流传演变成新疆迷糊戏。
狄氏家族将眉户戏传入新疆并得以世代传承的故事就是在上述大的历史背景下的特殊事例。
近日,《渭南日报》刊载了《华阴迷胡唱凉州》的文章。作者崔晓极这样写道:武威当今的资料这样说,眉户戏(从陕西华阴)传入河西以来,就与当地传统民间小戏融合渗透,成为河西走廊流传最广、影响最大、普及最深的外来剧种。新疆的有关资料这样写,眉户戏流传于甘肃武威地区,原籍甘肃武威的狄氏祖辈们,自清朝末年进疆后带至新疆,代代传承流传至今。那就是说华阴人把该戏唱到武威,武威人接棒当了二传手,把它又传播到边疆。
20世纪初,该戏在新疆北部伊犁、昌吉等区域甚至南疆部分地区出现。兴盛时,无论城镇还是乡村,每逢重大节日、婚丧嫁娶,当地百姓会用不同的形式来演绎。进入21世纪,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变化,几乎家家会唱几句“迷糊”的状况悄然发生变化,并开始衰落。
挖掘保护后开枝散叶
2007年以来,第六师五家渠市组织力量对迷糊戏抢救、挖掘、整理。2008年6月,该师市申报的眉户戏(迷糊戏)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狄光照没料到,祖辈传下的迷糊戏,得到了国家的保护。此后,狄氏家族就像一股绳拧得更紧了,他们成立家族委员会,狄光照是顾问,主要负责迷糊戏的家族传承。
目前的芳草湖农场,仅狄氏一族就有上千人,一些广为流传的剧目,无论男女老少,几乎人人都能哼唱几段。经过近200年的演变,迷糊戏在五家渠市芳草湖农场、新湖农场、红旗农场等地盛行。
近10年来,当地着手编撰《新疆眉户(迷糊)戏专辑》书籍,建迷糊戏传习所,为迷糊戏的传播打下基础。
出于对迷糊戏的热爱,芳草湖农场职工蒋兆贵和退休职工朱金贵、严则存等迷糊戏传人主动承担起这项工作。他们在农场走访老艺人、收集迷糊戏文曲谱。“我骑摩托车,半年跑遍了农场所有连队。”
忙于家族传承的狄氏第五代传承人狄光照,将负责迷糊戏传习所的重任交到蒋兆贵手中。蒋兆贵将以前和他一起唱戏的26位老艺人和一些迷糊戏爱好者聚集起来,组织排练并经常在该农场演出。
蒋兆贵等人还常带着传习所演员到五家渠市、呼图壁县、昌吉市等地,和当地的戏曲团体相互交流、学习。随着迷糊戏剧团的壮大,许多年轻人也加入进来。
近年来,当地推动“非遗文化进校园”“小曲子进课堂”等活动,迷糊戏演员们走进校园,给学生们教授唱法和乐器弹奏的基础知识,发展小演员近百人。
在新疆兵团唱出“新花样”
66岁的高飞元是芳草湖农场的一名退休教师,“吹拉弹敲”样样精通。2020年被推选为芳草湖农场戏曲协会主席和迷糊戏协会负责人。
高飞元在迷糊戏传习所发现乐队的乐器种类较少,伴奏音色单调,就把家里的扬琴、二胡、唢呐等乐器带到乐队,供伴奏时使用。
“眼跟手走,心跟体走。”迷糊戏传习所演员宋平宗在社区文化活动室耐心地讲解着舞蹈分解动作。他说,“我将广场舞元素融入其中,希望碰撞出更多火花。”
每逢重要节日,当地都会组织剧团成员排练新节目,每个成员集思广益,推敲唱词,用民众更易接受的形式,通过迷糊戏展现当代人的生活。
“曲调还是那个曲调,但伴奏声更悦耳了,唱词也不再凄楚悲伤,更多是对当代生活的描述和展望。”芳草湖农场相关负责人介绍。
曾经是排解乡愁、自娱自乐的民间弹唱小调,经过世代的传唱、创新,新疆迷糊戏在流变过程中吸收新疆曲子戏、秦腔等剧种的一些艺术因素,在汇聚中国五湖四海民众的新疆兵团形成了独有的特色。
每年夏秋等季节,吃过晚饭后,人们不约而同走到芳草湖农场文化广场,几人凑成一堆,有拉、有弹、有唱,累了就会有人替换。这些人,不着装,不化妆,很随意。随着夜幕降临,唱到“迷糊”时就回家休息。
在第六师五家渠市,走进广场、公园,不难听到迷糊戏的弹唱声音,三弦、板胡、二胡的旋律与独特的唱腔让人精神气爽。(完)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新疆吐鲁番市2024年第四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
- 彩礼有了最新司法解释 律师解读嫁妆怎么算
- 如何让“校服循环使用”叫好又叫座?
- 福建建材产业受东盟市场关注
- 钢琴家郎朗发行新专辑《郎朗:圣-桑》
- 北美票房:《饥饿游戏:鸣鸟与蛇之歌》首映夺冠
- 伊朗原子能组织:伊朗未生产超过60%的浓缩铀
- 7月中国PPI同环比降幅均与上月相同
- 今日12时起 海南海口市域列车恢复运行
- 传承精华 藏药飘香
- 江西泰和:发挥统战优势 赋能营商环境优化升级
- 电影《延安归来》新闻发布会在京召开
- 九座车为何上了桥?湖北一景区网红浮桥坠车事故三问
- 一季度中国对RCEP其他成员国进出口同比增2.7%
- 雅安网红打卡点鱼鳞坝多名游客被洪水冲走已致7死,昨日曾发山洪预警
- 新冠病毒装配蛋白速度可能越来越慢
- 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规模超1.2万亿元
- 【中国故事共创会】哥伦比亚视频博主高飞 用西语讲述中国绿色故事
- 上海:两名扰乱演唱会秩序违法人员被行拘
- 福建稳经济观察:让税惠服务助文旅产业强劲复苏
- 热门推荐
-
- 要谨肾 这个病来得静悄悄
- 拓宽农产品市场 中非农业合作重在“授人以渔”
- 地方文艺院团入驻直播平台,如何实现有人搭台、有人观演?
- 11月中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2.8%
- 外媒称以军最早可能在开斋节后进攻拉法
- 上海推新举措进一步支持海关高级认证企业(AEO)发展
- 今年第6号台风“卡努”升级为超强台风 东海海域海况恶劣
- 原创绘本《小石匠:云冈的故事》为孩子讲述有温度的历史
- 上海崇明长兴岛天然气管道顺利竣工
- 中新健康丨千亿药企,父子同时辞职!此前被曝“窝案”
- 市场监管总局:加快2025年重要国家标准研制
- 与雪共舞,守护温暖归途
- 口袋鼓起来 脑袋富起来
- 第56届东盟外长会登场 “和平”“无核”成东盟国家心声
- 巴基斯坦专家:“全球南方”应当更加开放 携手共进丨世界观
- 上海专家成功“鸡蛋里挑出长骨头” 瘫痪患者或重新站起来
- 广东阳江发生3.1级地震
- 南昌城市水环境治理工作稳步推进 将基本实现雨污分流
- 广东河源:万绿湖风景区跨年焰火音乐秀点亮2025新篇章
- 年节期间看管好婴幼儿 让宝宝们远离“危险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