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馆藏文学插图精品展 大多数作品是首次“走出”图书
还记得当年语文课本中《四世同堂》《狂人日记》的插图吗?如今,在中国美术馆,它们又集体亮相了!
11月27日至12月24日,由中国美术馆主办的“品读文与画——中国美术馆藏文学插图精品展”开展。此次展览入选文化和旅游部2022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活动,也是中国美术馆“典藏活化”系列展之一,展出了馆藏名家经典文学插图作品138件/套(300余件)。展览作品涵盖水墨、版画、水粉、素描等多种类别,涉及白描、工笔、拓印、布面拼贴、剪纸等多种表现形式,还展出了部分木刻插图原版。许多作品在历次的全国美展等展览评奖中荣获过奖项。其中,大多数作品是第一次与观众见面,更有多件作品为首次全套展出。
展览初衷
让文学作品之美
走进读者心中
“品读文与画——中国美术馆藏文学插图精品展”分为“画与诗”和“文之象”两个主题单元。第一个主题单元按文学体裁对插图作品进行分类展示,并节选部分原著文字内容和出版物辅助展出,营造阅读的氛围和环境。第二个主题单元分“线的魅力”“黑白的节奏”“色彩的交响”“人物与场景的塑造”“语言的转换”5个部分,展示美术家们如何通过造型语言去表达、扩展、延伸原文的内涵。除此之外,展览还特别设置“画中的革命经典”“红岩”和“国外文学插图精品”三个专题板块,在展现插图艺术魅力的同时,带领观众回到文学作品陪伴的时刻,走进文学与美术的殿堂。
在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专访时,谈及举办此次展览的初衷,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直言:“一个民族不断地向前发展,需要全民阅读的提升。书籍记载了人类进步的密码,这些插图是既是文学作品的阐释,又是很有审美价值的作品。如今我们将其集体展出,就要让文学作品之美走进读者心中。”
插图艺术,很长时间作为读者理解文学作品的“钥匙”,形象生动地展示文字之外的美。近些年,文学作品的走红也让不少插图艺术成为经典。谈及插图作品的创作时,吴为山表示:“一幅幅精美的插图是作者高度归纳总结了文学作品后创作的美术作品,是极具艺术价值的美术作品,很有观赏价值。中国美术馆精心策划此次展览,希望能以小见大,引领观众从文学的角度进入绘画,从绘画的角度阐释文学,在比较观赏的过程中走进文艺的殿堂。”
馆长导赏
插图为幼小的自己
做了艺术启蒙
漫步展厅,一幅幅出自大师之手的生动插图,再现了文学经典中的情节:如罗工柳1946年为赵树理小说《小二黑结婚》创作的插画,以简练的木刻线条塑造出抗战时期解放区村民鲜明的形象;黄永玉1947年为沈从文小说《边城》创作的《翠翠和爷爷》插画,诗意地展现出湘西地区的风土人情;叶浅予1957年为茅盾小说《子夜》创作的插画,凝结着画家对上海市井社会细致入微的观察。
回忆起自己小时候看到这些优秀的文学插图的场景,吴为山笑言:“小时候翻看父亲的藏书,最吸引自己的就是这样一幅幅的插图,给自己的童年留下了极深的印象。看一眼插图就能了解书中所要描写的故事情节,插图为幼小的自己做了艺术启蒙。”在看展的过程中,吴为山正好走到幼年他曾看过的鲁迅《伤逝》的插图前,“这幅作品的背影很有力量,寥寥几笔能够表达出故事主人公很多心境。”
展览中的许多作品,凭借高超的艺术水准,曾在历次全国美展等展览评奖中斩获奖项。如李小光为海子诗《月光》创作的插画,曾获得第十一届全国美展金奖;刘德才为郭小川诗《刻在北大荒的土地上》创作的插画,摘得第十二届全国美展金奖。
藏品故事
手稿笔记本首展
丁聪曾“拒绝”老舍
在中国美术馆一楼的展厅中,有这样一幅70-80后观众都非常熟悉的《四世同堂》画本正在展出——这是由丁聪先生为老舍小说《四世同堂》创作的绘本,如今被中国美术馆完整地展出了。
丁聪先生曾如此回忆起这次创作:“此前老舍曾邀约我为其创作插画,但被我拒绝了。我惧的是:如果画得不好,对小说的精神理解得不对头,把小说里描写的人物具体形象化了以后,反而破坏了读者在自己头脑里构成的想象——就像我们在看有些《红楼梦》的人物图像时,经常会感到不满意一样。因为每个读者的头脑里,有他自己想象的林黛玉、贾宝玉。所以,这个任务是相当艰难的。”
但后来,丁聪依旧创作了《四世同堂》,“由于我对老舍先生的一贯敬仰,画《四世同堂》的插图,也是偿我的夙愿。我打消个人的顾虑,不揣浅陋,大胆地答应下来。虽然期限比较紧迫,但我还是怀着激动的心情,挤出一切空余的时间,一口气突击画了出来。现在看看二十幅完成稿,感到离要求还是很有差距的。”在丁聪眼中具有差距的作品,如今已是家喻户晓的经典之作,吸引不少观众驻足参观。
当年这二十幅作品就画在一本笔记本上,此次展览也原封不动地展出。对于这本珍贵的笔记本的日常保存工作,中国美术馆也做了很多功课。“我们将其放在恒温恒湿的馆藏仓库中,为了让其不掉色,做了护色处理,才能让这幅经典的插画笔记本重见天日。”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介绍说。
据悉,“品读文与画——中国美术馆藏文学插图精品展”在中国美术馆一层2、4、10、11号厅,展出至12月24日(周一闭馆)。
文/本报记者 王磊
摄影/本报记者 王晓溪
统筹/刘江华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带病运行”的大厦与“失守”的监管
- 遇上“加长版雨季” “防雨神器”热销网络
- (新春走基层)广铁集团多措并举,全力保障铁路动脉畅通
- 梅龙高铁全线铺轨完成
- 大范围强冷空气来袭 中国北方局地降温14℃以上
- 万米高空紧急时刻 CZ3631航班申请加速直飞
- 欧盟委员会主席乌尔苏拉·冯德莱恩
- 全球化智库在华盛顿举办中美智库交流会
- 迎战台风“贝碧嘉” 上海崇明暖心故事驱散“风雨”
- 关于继续实施银行业金融机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不良债权以物抵债 有关税收政策的公告
- “中巴一家亲”社会责任公益品牌在巴西“硅谷”坎皮纳斯发布
- 江苏宿迁一医院门诊大厅顶棚脱落 未造成人员伤亡
- 外交部:中国节日消费旺、冰雪经济热为全球旅游市场注入强劲动力
- 海南陵水发展数字经济 影视短剧产业渐起
- 壳牌计划从南非撤资引发关注
- 人工智能热度攀升市场广阔
- 种植牙费用从平均1.5万元降至六七千元
- “介四嘛呀?介四相声社啊”
- 以军袭击已造成超过4.6万巴勒斯坦人死亡
- 开讲啦丨账户管控莫惊慌 资金安全有保障
- 热门推荐
-
- 以色列特拉维夫雅法地区突发袭击事件 已致8人死亡
- 中国承担的首个物流领域国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
- 蓝皮书:中国网络文学海外用户超过1.5亿人
- 【何以中国】中新网评:中国为世界遗产可持续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 文化中国行丨卫星遥感监测、绿色环保材料……齐长城保护有了“智慧帮手”
- 浙江推进卫生健康科研转化 扩大成果转化“朋友圈”
- 共治+数字化 成都探索破解“小马拉大车”难题
- 美国男子在掰断兵马俑拇指案中认罪 美检方放弃重判请求
- 2023年度媒体社会责任报告集中发布
- 黑龙江:11项“办好一件事”公安事项上线运行
- 宁夏银川成全国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住房公积金制度试点城市 超3300人实现“开户”
- 一臂之内最安全 不让孩子做孤泳者
- 综合履职,净化未成年人上网环境
- 中国A股3月“开门红” 沪指站稳3000点之上
- (乡村行·看振兴)“中国太子参之乡”福建柘荣:数字化技术助力“参”生不息
- 中新健康丨如果发现自己疑似职业病怎么办?中疾控回应
- 以色列空袭黎巴嫩首都已致6人死亡
- 用“迷你厨房”炒菜,刺鼻味道扑面而来
- “屋”尽其用 江西南昌精心打造“农家书屋”助力乡村振兴
- 重庆渝武高速公路复线中梁山隧道全幅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