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文物局发布四项“考古中国”重大项目
今天(16日)上午,国家文物局发布四项“考古中国”重大项目,聚焦中国早期文明,介绍早期国家研究的最新考古发现与研究成果。
中华文明与早期国家起源,特别是夏文化研究是中国考古学的重大命题。夏代史研究还存在大量空白,因缺乏足够的文字记载,通过考古发现来证实为信史就显得特别重要。2018年国家文物局印发《“考古中国”重大项目申报管理指南》,系统部署了11个文明化进程与早期国家研究相关的项目,集中支持主动性考古发掘项目200余个,取得重要成果。今天,选取2022年度取得重大工作进展的4个项目进行集中发布。
项目一:内蒙古呼和浩特后城咀石城遗址
后城咀石城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是内蒙古中南部地区迄今发现规模最大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石城遗址。2019年至2022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后城咀石城遗址持续进行主动性考古发掘。
后城咀石城遗址面积约138万平方米,结构布局保存较为完整,由内城、外城、瓮城以及外瓮城组成。2021年以来,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重点对瓮城外侧区域进行了考古发掘,发现了外环壕、外瓮城等重要遗迹。外环壕位于外瓮城内侧,东西两端与自然冲沟连接,外瓮城南侧为城门入口,城门外部两侧建有马面,外瓮城城墙西侧连接一处方形台基,共同组成后城咀石城第一重防御体系。外瓮城下发现2条地下通道,其中一条由城外经外瓮城城墙、外环壕底部进入外瓮城内部,另一条由外瓮城中部向瓮城延伸与内环壕连接,具体走向、性质还需考古勘探发掘予以确认。此外,内城区域经考古勘探发现墓葬、房址、灰坑等大量遗迹,为了解内城结构布局提供了线索。
连续多年对后城咀石城瓮城、城门区域的系统发掘,基本明确了后城咀石城有着龙山时代最为复杂、完备的三重防御体系,即由外瓮城城墙、马面、台基以及外环壕沟构成的第一道防御体系,由瓮城城墙、瓮城城墙上布置的台基、墩台以及内环壕构成的第二重防御体系,由主城墙、主城门以及在主城门两侧设置两座马面构成的第三重防御体系,是河套地区聚落形态的生动实物例证。
项目二:山西兴县碧村遗址
碧村遗址位于山西省吕梁市兴县,地处蔚汾河和黄河交汇处,年代距今4000年至3700年,是山西境内黄河沿岸地区首个确认的龙山时代大型石城聚落。2020年至2022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对碧村遗址持续进行主动性考古发掘。
碧村遗址面积约75万平方米,历年考古工作初步探明了遗址结构布局,自西向东依次为小玉梁、石门墕、城墙圪垛三处遗址点。
小玉梁地点为遗址核心建筑区,边缘砌筑护坡,中心建造大型五连间排房建筑,排房建筑前面为中央广场。
石门墕地点初步发现大型墩台与城墙围合的城防设施遗迹,具体形制尚不清楚。城墙圪垛地点发现了遗址东城墙与城门,城门由东、南、北三个“品”字型布局的大墩台构成,东墩台为半圆形直径21.5米,南、北墩台均为方形,边长约25米,规模宏大。
三座墩台之间穿插一些夹墙、夹道、小型墩台等附属设施围合而成,设置内外多重瓮城结构,进出入口设于东墩台南北两侧,西向经过两道瓮城后方可进入城内。
碧村遗址是河套地区黄河支流河口处发现的最大规模的城址,是蔚汾河流域龙山时代晚期的中心聚落遗址。遗址的东城门为保存完整、结构严密、形制规整,显示了河套地区石城遗址一类独特的城门形制。
同时,碧村遗址控扼黄河两岸的突出战略位置,城址布局呈现出处处设卡、重重把关的多重防御体系,强烈指向其应是龙山时代黄河岸畔的一座关口城市,掌控着西部与中原之间的关键要道,是揭示晋陕高原龙山时代社会和政治关系的重要支点。
项目三: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
二里头遗址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区,地处洛阳盆地中部、古伊洛河北岸台地上,遗址现存面积300万平方米,绝对年代在公元前1750年至公元前1530年间,学术界普遍认为是夏代晚期的都城遗址。
“十三五”以来,在聚落考古理念的指导下,考古工作逐步揭开了二里头遗址的多网格式布局。在此基础上,2021年以来陆续揭露了多处城市道路和道路两侧夯土墙,包括宫城北侧道路上的门道、宫城西部围墙,并发现宫城西侧道路夯土墙向北延伸200余米,据此推测已知作坊区、宫殿区、祭祀区以西至少各存在一个分区。
遗址北缘中部首次发现较为丰富的制陶遗存,出土陶窑、存泥坑、泥坯、烧土、炉渣、变形陶器、大量碎陶片以及陶垫、修整工具等,包含了制陶工艺的多个阶段。宫城西南角发现了近百平方米的骨、角器加工作坊,出土大量骨、角质遗物,其中部分存在砸击、切割、磨制的痕迹,表现了骨角器加工的各个环节。制陶和骨角器加工遗址是二里头遗址手工业考古的重要突破。祭祀区以西,发现有大型二里头文化居址,居址院落内出土有铜、玉礼器的高规格墓葬。
二里头遗址考古新发现进一步揭示了多网格式的结构布局,是探讨早期国家都城制度、手工业与社会经济、礼仪与丧葬制度等问题的重要线索。
项目四:河南郑州商都书院街商代墓地
郑州商都书院街商代墓地位于郑州商城遗址内城东南部,是一处商代中期白家庄期的高等级贵族墓地。2021年6月至2022年8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配合当地城市建设工程进行了考古勘探、发掘。
郑州商都书院街商代墓地残存面积约1万平方米,墓地南北两侧发现两条壕沟,壕沟东西走向,间距约130米。墓葬主要分布于两条壕沟之间的区域,共发现25座,其中3座墓葬出土青铜器,6座疑似祭祀坑,其余16座推测为陪葬墓,均无棺椁葬具和陪葬器物。2号墓(M2)是郑州商城考古发现等级最高的墓葬,墓口长2.93米,墓葬中间发现疑似朱砂的红褐色遗迹现象,墓内出土各类器物200余件,其中青铜礼器、兵器20件,玉器11件、金器5件,另有贝币123枚、绿松石管珠、镶嵌绿松石的牌饰等,充分彰显了墓主人的高等级贵族身份。
郑州商都书院街商代墓地进一步丰富了商代中期文化的内容,是郑州商城遗址功能演变、历史沿革的重要证据。高等级贵族墓葬出土多件黄金用品的现象较为罕见,反映了商时期东西方的文化交流和密切联系。新发现将有力拓展商代考古研究的空间。
(总台央视记者 田云华 闫洪)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黑客帝国”惯用5种手段策划“颜色革命”
- 中新教育丨“科学与中国”之“嘉庚讲堂”青海行活动启动
- 福建稳经济观察:抢抓“暑期经济” 多重政策激发文旅市场活力
- 墨西哥一热气球着火坠毁 致2人遇难
- 话剧《断金》在港首演 “铁三角”演绎悲喜人生
- 新场景、新业态不断涌现 夏日经济“点燃”文旅消费新活力
- 中国科技馆特效影院年观众量首破百万 2024元旦将上映3部全新影片
- 救援队徒步深入四川雅安暴雨灾区 加紧转移受灾群众
- 青海96365电梯应急处置平台正式启动运行
- –
- 《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与高质量发展研究》近日出版
- 进入北京十渡镇核心区的公路被抢通
- 中国作家协会“作家朋友,欢迎回家——作家活动周”启幕
- “鸢都”潍坊举办国际风筝嘉年华 激发文旅消费新活力
- 首尔夜间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9月26日开启
- 评论丨“秦朗丢作业”荒诞剧终结,新黄色新闻的炮制者必须退场
- 粤港澳大湾区至哈尔滨快速班列顺利首发
- 搜救部门宣布泰坦尼克沉船探险失联潜艇无人生还
- 安理会举行中东巴勒斯坦问题公开会 中国代表强调三点
- 新疆兵团社区居家养老水平提升
- 热门推荐
-
- 核技术应用产业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 推动高质量发展·权威发布|工信部:再培育100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 当年青年的好朋友昨日重现
- 公安机关破获涉窃听窃照等违法犯罪系列案件
- 四川自贡恐龙博物馆《四川盆地恐龙足迹》科研专著正式出版
- 中国建设银行与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持续深化信息化建设合作
- 股东为讨债隐瞒还款事实被罚款
- 3人遇难!山西省安委办对呼北高速“9·23”较大道路交通事故查处挂牌督办
- 广州科普力量为粤东山区学生开启“太空探索之旅”
- 视评线丨“向中国出让全球八成市场” 美国AI霸权主义自食恶果
- 浩吉铁路上的“朋克风”
- 连续15年参加联合国气候大会 王石细数三大变化
- “中国南大门”广西崇左构建面向东盟产业合作区
- 光影沟通世界 快门声中聆听浙江丽水的“问候”
- 浙江广电回应《中国好声音》争议:将进一步调查核实
- 中国东航开通宁波首条直达布达佩斯洲际往返航线
- 韩国总统尹锡悦发表谈话 向国民道歉
- 中韩学者:加强合作符合两国利益
- 建设银行承销银行间市场首批“两新”债务融资工具
- 拼多多升级“新疆包邮”:免费送进村,紧急还能3日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