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片出圈 电影《隐入尘烟》票房口碑双逆袭
电影《隐入尘烟》票房口碑双逆袭
文艺片出圈“后劲好大”
由李睿珺执导,海清和武仁林主演的电影《隐入尘烟》近日在视频网站上线。自7月8日在影院正式公映之后,《隐入尘烟》已经上映了54天,票房不降反增,近日票房连续破百万,累计票房已达3711万,同时也宣布密钥延期。而《隐入尘烟》的豆瓣评分也从开分时的7.8分上涨到了现在的8.5分,成为今年口碑最好的国产电影。票房与口碑双双实现逆袭,《隐入尘烟》“后劲好大”的话题登上微博热搜。
在上个周末,《隐入尘烟》的排片、票房、上座率都稳中有升。8月28日,《隐入尘烟》的单日票房达到了365.7万,与上映首日34万元的票房相比,翻了10倍。据猫眼专业版预测,该片的最终总票房可能突破5000万元。
导演李睿珺本以为《隐入尘烟》会成为暑期档的“炮灰”,可能是影院“一日游”,能有两三百万票房就不错了。没想到如今观众口口相传,给影院经理打电话求排片,最终该片的票房成绩超出了创作团队的预期。不过他也表示,“现在离收回成本还有差距。”
据企查查APP显示,近期,“隐入尘烟”商标已被多方抢注,分类涉及广告销售、方便食品等,“隐入尘烟”还被申请注册成民宿名字。
《隐入尘烟》在视频网站上线之后,还能实现票房的“逆跌”,源于影片的高品质。《隐入尘烟》曾入围今年柏林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这是近年来唯一一部入围欧洲三大主竞赛的华语影片,也是导演李睿珺在电影节上获得的最高荣誉。先前他执导的影片《老驴头》《家在水草丰茂的地方》,也都获得了不错的评价。
《隐入尘烟》讲述了一个女人、一个男人和一头驴,在四季轮转之间,发生在土地上的故事。海清在片中饰演残疾的农村妇女贵英,武仁林饰演特困户马有铁,两个农村里的边缘人物,相互依靠、相互取暖。
该片用10个月的时间完成拍摄,与农作物春耕秋收的自然规律保持一致。“被风刮来刮去,麦子说了个啥?被飞过的麻雀啄食,麦子说了个啥?”影片谱就了一首朴素而动人的乡村散文诗,它描摹了底层劳动人民的生活现实,也抒发了对自然和土地的热爱,更饱含着对人性美德的赞颂。质朴的故事、真挚的表演、镜头的调度、画面的唯美,共同成就了《隐入尘烟》这部影片。
《隐入尘烟》的故事发生地和拍摄地都在导演李睿珺的家乡甘肃张掖高台花墙子村,片中男主角的扮演者武仁林就是李睿珺的姨夫。武仁林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在参加完电影首映礼的第二天,他就回家下地干活了。观众对于武仁林的表演十分认可,表示马有铁这个角色就像是“从电影中长出来的”。
海清是片中唯一一位专业演员,同时,她还以零片酬接演了此片。当李睿珺拿着剧本找到海清,说她与贵英这个角色比较接近,海清看过剧本之后,便同意了出演。“觉得这个故事很淡,但是非常吸引我,我特别想演。”同时,海清还提前熟悉农村环境,在武仁林家里同吃同住,并且答应可以在农村拍一年,其间不接其他的戏。
记者 刘雨涵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甘肃凉州“90后”女村支书乡间逐梦
- 国家文物局今天发布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第五阶段工作重大成果
- 内地与港澳文化和旅游界人士探访海南
- 提供2万余个岗位 全国医药卫生行业人才招聘会在天津举行
- “中国北方游牧艺术”展在香港开展
- 超400场阅读分享活动 2022天府书展开幕
- 甘肃高校中亚学子“表彰会”谈“研学往事”:收获了更多跨国友谊
- 第六届少儿国际舞蹈盛荟比拼激烈 最小街舞选手仅4岁
- 下半年北京石景山将迎多项国际体育赛事 持续用好冬奥遗产
- 青海首部民族题材纪录片《绽放的花儿》开机
- 台湾高雄李氏向福建永安祖地赠送老子像
- 外媒:拜登呼吁释放被扣押尼日尔总统巴祖姆
- 开放时间延长 不如来逛博物馆?
- 创·造少年齐聚故宫 实践传统文化数字传承
- 中国杭州大学生创业大赛总决赛举行 护航大学生创业梦
- 甘肃推助学金精准资助全覆盖 解高校困难学子“后顾之忧”
- 和评理|“信用破产”却“一再透支”:美方经济霸凌行径无助于修复双边关系
- “科技创新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 陕西省森林资源管理局全面推进标准化基层林场建设
- 英国政府推进福利改革助残疾人就业
- 热门推荐
-
- 推动高质量发展·权威发布|河南:到2025年粮食产能达1400亿斤有把握
- 拼多多11.11收官:百亿补贴订单量同比增长107%,全域消费实现“理性升级”
- 北方演艺集团“青苗计划”人才培养及系列演出发布会在天津举行
- 数字赋能欠薪治理 重庆打造数字应用守护劳动者“钱袋子”
- 让历史和文物“活”起来 数字化科技留住历史记忆
- 中国推动“新三样”产业利用世贸规则应对技贸壁垒
- 中国新闻网联手雍禾植发打造大型毛发医疗科普直播
- 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连续4个月保持扩张
- 以自己的方式爱他人 专家:“恋爱脑”爱的是幻想中的另一半
- 中资银行全球影响力持续上升
- 聚焦大湾区养老:300家海内外企业参展广州老博会
- 辛德勇著作《简明黄河史》讲述母亲河与河畔的中国人
- 伊拉克战争20周年丨美国的谎言从何而来?
- 伊拉克南部发生交通事故 至少6名学生死亡
- 中国驻日本大使吴江浩出席“2023东京·中国电影周”闭幕式
- 国际识局:TikTok存亡之际,周受资“舌战”美国议员团
- 新朋友落户“浙”里 背后有怎样的故事?
- 厦门举办5G应用大赛 推进更多5G应用项目落地
- 直击2023高考:爱心护考队伍不断扩大
- 2023年西藏文化产业产值逾89亿元 旅游总收入65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