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国家版本馆:文化地标尽现“江南韵味”
【走进国家版本馆】
7月30日,刚落成一周的杭州国家版本馆开馆展览启幕,共推出4个实体展览、1个数字展厅,展出的珍贵古籍、文物、手稿等5000余件,有机拼成一个由古至今的浙江,一个立体可感的江南。
博览古今事,物藏世代珍。这里展出的版本资源琳琅满目,极具文化内涵、艺术价值和观赏乐趣。无论是铭刻时代的版本文物,还是写本时代的简牍纸帛、版刻时代的古籍经卷,抑或是近代的印刷出版物或数字版本,都是生活的记忆、时代的缩影,更是文化自信的源泉。
杭州国家版本馆是中央总馆异地灾备库、江南特色版本库,及华东地区版本资源集聚中心。它由废弃的矿山化身而来,借助天然山脉水系藤蔓树木,历时3年时间打造,将宋代园林气质与在地风貌完美融合。在宋人山水画的建筑意境中,呈现浩如烟海的中华典籍版本和中华文物。
文化地标显宋代园林神韵
坐落于世界遗产良渚古城遗址附近的杭州国家版本馆,又名“文润阁”。这个极具中国气派和浙江辨识度的文化新地标,随山就势,疏密有致。“南园北馆、馆园一体”是江南的韵味;园景互融、多重院落,是宋代文化的“掩映之美”。
建筑设计围绕“宋代园林神韵的当代藏书建筑”主题展开,因地制宜,突出江南色彩、宋代元素、浙江特色,利用场地原处矿坑,引入良渚港水系,贯通北池、中池和南池,形成南园北馆的格局,建筑本身就是文化传承的写照。
场馆系列建筑沿中轴线,由南向北层叠展开:依次为南门、南书房、主书房、主馆二区、主馆三区、主馆四区,四区西侧为主馆五区,东侧为山体库房。场馆之中点缀着南阁、绕山廊、长桥、文润阁、北阁等建筑,山环水绕,曲径通幽。
步入场馆南大门,巨大的“梅子青”青瓷覆盖屏扇门之上,其设计灵感来自宋代屏风。“屏扇门是宋代建筑的特色。杭州国家版本馆又名文润阁,我们在屏扇门建筑材料上用瓷仿玉,体现‘文润如玉’的设计主题。”主创设计师、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院长王澍如此诠释。
全馆共设置251樘青瓷屏扇。各樘屏扇可转动方向合并成整体,类似宋画中的画屏概念。所有屏扇共计使用的约7万片纯手工烧制的青瓷片,均来自为其专门改良的龙泉窑。
修复的山体库房上覆以自然龙井茶田之景观,再现宋人山水画中的自然悠远之意境。站在主书房看山,可以看到北宋范宽创作的《溪山行旅图》场景,这并不是刻意为之的,而是真正领悟到了中国古风之美后,自然与历史形成的一种呼应。
聚沙成塔建版本资源宝库
版本是记录历史、见证文明的“金种子”,版本馆则是存放和保管“金种子”的“文化种子基因库”。与工程建设并联推进的,是杭州国家版本馆的版本资源征集。
启动之初,专题征集工作组面向古籍、民国文献、雕版、印章、红色文献、电影、海外版本等方向以及老字号企业、重点民营企业、省属国有企业、高校专家、艺术名家等多类对象开展专题版本征集。
目前,已累计征集100万册(件)版本资源,未来将达到250万册(件)。从战国越王州句青铜剑、吴越国时期刊刻《雷峰塔经》,到明清各种刻本,再到革命年代各种版本的《共产党宣言》……弦歌不绝,历久弥新,生动地呈现了中华文明的印记。
浙江人文历史积淀丰厚,江南版本文化源远流长,两浙文脉绵延不断。在征集和收藏的过程中,时时相遇的,是人们对于文化传承的热情。
浙江奥特莱斯广场有限公司董事长金亮捐赠了千余个版本、36种语言版本的《共产党宣言》。其中,1888年英文版有恩格斯亲自写的序言,全世界存量极少,是早期的珍稀版本。此后,他又捐赠了782册(件)珍贵古籍。
翻译家、出版家和革命作家黄源之子捐赠了2126件父亲旧藏图书、文献与手稿等版本;著名版画家陆放捐赠了平生创作的329件作品。
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管理学界泰斗许庆瑞捐赠了在麻省理工学院访学时的英文笔记、学术著作等学术研究版本……
除了捐赠,杭州国家版本馆还为藏品提供寄存代管服务,接收寄存了钱学森、茅盾等名人的一批珍贵信札。
针对不同版本类型,馆里设置了不同的专属储藏空间。功能完善的技术用房,不仅能满足纸质版本的保藏要求,也能满足包括青铜器等类型版本的维护、保养和修复需要。
“数字智慧”促版本利用开发
智慧馆建设是杭州国家版本馆的一大亮点,它以“数字版本+沉浸多媒体空间”的形式展现中华版本内涵,提炼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标识的当代价值。
展厅通过“裸眼3D+沉浸式光影”方式,虚拟化玉琮王、五代雷峰塔经卷、元龙泉窑青瓷舟形砚滴、龙井茶证明商标、共产党宣言等浙江特色版本珍品。不仅屏幕上有效果,头顶和地面也有相应的互动,地上缀满了各色花朵,随着人们走过,花朵也会通过数字捕捉技术进行相应互动。
数字展厅是利用数字化、高科技,将文化艺术与科技相融合,打造以版本互动的形式体现中华版本文化的内涵。“馆内数字化建设工作,目的就是要解决版本类型复杂、安保等级要求高、馆际交流协同不畅、群众文化需求多元等痛点难点,在全国探路先行。”数字化工程项目负责人陈峰介绍。
杭州国家版本馆还研发了国内首套融合图书、文物、档案管理标准的藏品管理系统,归集人、馆、物、展四方面核心数据,构建了藏品一件事、安防一件事、展览一件事、服务一件事四个场景,打造各类版本保藏、管理、研究和公众服务全链路闭环体系。通过这个系统,藏品实现了征集、鉴定、采集、编目、入库、盘库、展览、借出等智能化管理。
展厅内打造了各种服务端场景,研究开发了名人图谱,筛选出浙江历史上500位左右名人,对其中40位通过课题形式进行深入挖掘,观众能够查询他们的关系图谱、行迹地图等。
(本报记者 陆健 本报通讯员 叶凯昱)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成都:明确不鼓励发展共享电单车
- 清华大学两院士团队联手攻坚中医药大模型
- 新疆克孜勒苏州阿合奇县发生3.9级地震 震源深度13千米
- 广州南沙期货金融大数据产业园项目进入主体结构施工阶段
- 荷兰世园会中国竹园迎来门秀敏个人艺术展
- 首届数智华文论坛在广州开幕
- 联合国旅游组织专家:以需求为导向推动旅游业供给侧改革
- openEuler装机量超千万,开源生态成就全球影响力
- 浙江上线“e平台” 实现新能源运行情况动态监测
- 中国预计2026年交付自主研发设计的亚洲最大耙吸挖泥船
- 致23人死亡的美国得州沃尔玛枪击事件枪手被判90次终身监禁
- 中国贸促会:2月全国贸促系统累计签发各类证书同比增长23.46%
- 2024全球华语大学生短诗大赛正式启动
- 西安至富国岛、西安至名古屋航线开通
- 第三届《广州文艺》欧阳山文学奖揭晓
- 阿里95公益周第七年,科技助力人人公益
- “冷门绝学”吐鲁番学何以“热”起来?
- 东西问|贺伟:中医针灸为何在日本落地生根?
- 火山引擎发布“火山方舟” 加速大模型应用落地
- 进驻创意园仅三月突然“被腾退” 企业权益谁来保障
- 热门推荐
-
- 贵州水城发生4.6级地震 启动三级地震应急响应
- 别让“械字号面膜”忽悠人
- 我国无偿献血人次和总量再创新高
- 巴黎邦瀚斯推出首场中国艺术拍卖会 多件珍品亮相
- 中国计划到2027年初步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
- 中方呼吁国际社会推动可持续发展目标落实工作重回正轨
- 平视世界的一代演绎中国式浪漫
- 国家外汇管理局:上半年我国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
- 擦亮金字招牌 山西原平做强煤机专业镇
- 济南发布2024年空天信息领域数字场景清单 推出50个数字场景创新能力和机会
- 第二届中国播音主持“金声奖”获奖名单公布
- 前三季度中国互联网企业利润逆势增长
- 药品说明“适老化”改造还得加把劲
- 电力“动能”加持 广西激活非遗传承“一池春水”
- 超强台风“摩羯”致海南4死95伤 经济损失惨重
- 海南首宗“净矿+增减挂钩+全流程电子化”采矿权出让
- 95后毕业返乡:逐梦不必去远方
- 内塔尼亚胡私人住宅遭无人机袭击
- 第八次全国残疾预防日广西宣传活动启动
- 叶嘉莹先生百岁寿诞诗词书法作品展在京举行